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报道:如何让一个团队更具凝聚力、战斗力?修武县的做法是:打好激励组合拳。
记者6月2日了解到,近年来,修武县探索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设计接地气、可操作的“激励组合拳”,打通县域干部敢于担当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从2015年起,修武县委每季度评选一次敢于担当的先进人物。目前,已评选出97名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百城提质等重点工作中敢于担当的干部,其中24人被提拔重用。
“在通过制度激励,精准识别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同时,我们还建立基层工作群众评议制度,群众当考官、说了算。通过组织激励和群众激励双轮驱动,让担当作为的干部不怕被埋没,干事有劲头。”修武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李勇平说。
站在宽阔笔直的健康路上,修武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新峰感慨颇多。城市修路最大的难题是拆迁,这个难题在李新峰和他的同事们努力下,漂亮地解决了:8天时间,150多户拆迁户全部签约;10天时间,拆迁完毕。
在修武,以“回馈家乡,报恩父老乡亲”为主题的走心式教育在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县领导每年到优秀党员干部的父母家中表示感谢,和全县800余名基层干部话心声、谈乡情。
乡情激励,调动了他们为报效家乡敢于担当的内生动力。“建设自己的家乡,没有理由不拼。”李新峰说。
张毅恒是云台山镇岸上村村干部张俊涛的儿子,作为一名山区学生,有幸参与了“豫沪少年伙伴计划”。该计划是修武县实施党建“家长暖心工程”的举措之一。
自2015年以来,修武县持续落实基层干部暖心制度,先后组织实施“家长暖心工程”“关爱基层干部家属行动”等活动,受益干部达5000余人。暖心激励最大限度传递了组织诚意,让基层干部在敢于担当的过程中心更暖、劲更足。
走进周庄镇孟庄村村委会,院子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这个在镇党委书记薛爱玲口中“烂了好多年”的行政村,如今村里党员干部佩戴党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认可党员干部工作,积极参与村务管理。
“价值激励,赋予了党员干部荣誉感和使命感。”薛爱玲说。当下的修武,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干事创业氛围已然形成。从取缔37家非煤矿山的北山治理,到高标准完成41公里3000亩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从完成涉及1110户群众的运粮河生态改造搬迁,到攻克群众反映十多年的老城改造难题,朋辈激励在打赢一场场硬仗苦仗中培养了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个个干部担当的个体力量,凝聚起县域发展的强大合力。2017年以来,修武县先后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等荣誉。
实践者说
绝大多数基层干部踏实肯干,只要让激励干部担当的各项举措具体化、细化,落实到心坎上,就能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