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楼院整治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关键环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抓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以全市“四城联创”工作为契机,按照全面创建、全局创建、全民创建的总体要求,坚持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之路,在突出政府主导的同时,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整合辖区资源、凝聚群众共识,打响了一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老旧楼院整治攻坚战,让辖区老旧楼院再现芳华。
建立党群议事会 党员带领群众干
山阳区老旧楼院多、长效管理难,只有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才能确保楼院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今年年初,山阳区以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指导各楼院成立党群议事会,定期对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研究讨论,形成楼院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全程接受居民监督,让居民成为楼院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创建热情。同时,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
4月底至5月中旬,山阳区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帮助辖区老旧楼院成立党群议事会187个,其中99个无主楼院全部成立了党群议事会,672名党群议事会成员活跃在楼院中,带动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一批批关心、参与创建工作的居民积极分子不断涌现。
定和街道汽运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张林生动员小区群众集资7500余元建设楼院,组织居民清理院内杂物、菜园,共同美化家园;检察院小区退休老干部张保申,带领老党员在小区筹集资金9300余元用于小区改造;艺新街道红星花园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周建路共筹集资金6万余元用于小区建设;粮站小区居民郭小枝带头筹集资金1万余元,并在小区成立巡逻队每天按时巡逻。
截至目前,党群议事会共提出合理化建议上百条,楼院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参与建设1300余人次,居民创建热情日益高涨。
创新民生服务项目 破解整治资金难题
群众自筹资金整治老旧楼院远远不够,如何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资金保障?山阳区以党建为统领、以项目为载体、以群众急需为方向、以星级社区创建为路径,积极创新探索实施党群360民生服务项目,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品牌化、特色化。
党群360民生服务项目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类推进的原则,围绕组织建设、辖区环境、居民自治、服务功能、精神文明5个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楼院创建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由各街道统筹提供精准服务,努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该项目的资金比例是这样要求的:区财政补助资金占项目建设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二,申报项目社区自筹启动资金、街道补助资金各占六分之一。其中,楼院硬件设施维护改建项目,积极参与募集的居民不少于楼院常住户数的70%。
党群360民生服务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山阳区各老旧楼院共申报360民生服务项目138个,包括小区楼院升级改造项目61个、建设党群工作站1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项目6个、建设社区功能室7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项目52个。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8个楼院启动了居民集资,向居民和社会筹集资金30余万元。该区社区办牵头对项目进行实地查看和测量,作出详细的造价预算。该区财政局对预算作出评审后,及时安排发放第一批360民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文明单位齐助力 携手共建新家园
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山阳区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本着共驻、共建、共享、共荣理念,开展“单位携手社区、共创文明城市”帮扶共建活动,组织99家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分包99个无主楼院,并召开了接力签名誓师大会,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一个多月来,各级文明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无主楼院整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效解决了部分无主楼院下水道堵塞、院内无照明、路面坑洼不平、环境脏乱差等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全面改善了无主楼院的居住环境,受到居民好评。
市财政局在结对帮扶的艺新街道风动院设置21个宣传栏,配备80个垃圾桶。市环境监测站计划出资5万余元,为结对帮扶的光亚街道党校职高家属院铺设水泥地面。市种子管理站为结对帮扶的艺新街道粮站小区栽种1400多棵小树。
此外,山阳区在各街道、社区、楼院设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明城市宣传版面500余块,在苏蔺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500米,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