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宁江东)6月8日,由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宋宝塘策划编导,市协盛兴怀商文化有限公司、郑州秀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公益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在九州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我市1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现场观看了这部以中国古村落及怀梆戏为题材的微电影纪录片,新颖的题材、精良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部时长仅25分钟的微电影纪录片,以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80岁村民姬文印的视角切入,向观众讲述了他与怀梆戏的不解情缘以及怀梆戏给他带来的喜怒哀乐。在电影中,风景秀丽、建筑风格独特的中国传统村落——长岭村以及铿锵嘹亮的怀梆戏唱段首次入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影结束后,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的主创人员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拍摄该片的幕后故事。该片导演田军介绍,在拍摄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拍摄团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凌晨两三点就起床,扛着机器驱车从市区赶往深山里进行取景拍摄。片中的许多场景都是拍摄多次后才完成的。片中姬文印对牛唱戏这段戏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拍摄团队却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完成拍摄,第一次在修武县西村乡东交口村拍摄,由于牛上山后疯野,不配合拍摄,拍摄团队经过多方联系,又在修武县西村乡西交口村找到了一头刚生过小牛的母牛,通过青草与小牛位置的不断调整,才完成了老牛的眼睛与摄影机对视这个经典镜头。
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策划人宋宝塘说,自1986年12月3日他的第一部电视作品在河南电视台播出到现在,已经32年了。影视是一种高投入的群体创作,业余创作困难很多,能够坚持30多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三年来,他参与策划创作的6部微电视电影作品里都有“三怀”,即怀山药、怀菊花、怀梆戏,力争为焦作文化传播献一分力。此次拍摄的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将全面展示长岭村和长岭村怀梆戏历史与文化,反映山村老艺人对怀梆戏的痴迷与无奈。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中国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将在优酷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多家知名网络媒体上播出。
图① 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剧照。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图② 微电影纪录片《戏迷姬文印》主创人员在首映式上向观众介绍影片幕后拍摄故事。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