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爱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在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学习渠道、培育选树典型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逐步探索一条学用转化的新路子。
“远程教育+全域旅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初夏时节,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的高柳新蝉、琼珠清泉,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光,人景相融,交织成一幅和谐的初夏美景图。五一期间,于庄村日均游客量达2万多人次。这是博爱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
为助力全域旅游,该县利用远程教育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215个终端站点,对全县党员群众进行全域旅游知识宣传普及,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全域旅游氛围。同时,该县利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优势,大力实施“基地建设+全域旅游”项目,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产业特色明显、内部管理规范的远教基地,打造采摘游基地、企业游基地、特色游基地、农家游基地,让远教示范基地成为全域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远程教育+脱贫攻坚”
“我就是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会花木种植及插花技术的,现在创办了四季花木合作社,年收入3万多元。”该县清化镇街道九街的赵洪根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不仅实现自己创业,还吸纳两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共同致富。
“我通过咱们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会了制作冰糖葫芦。”无业居民贺小季、梁喜英夫妇已经靠加工及批发零售冰糖葫芦走上致富之路。
没有固定工作的党员张梅,通过学习远程教育中的老年人护理知识,找到了护工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在博爱县,通过远教平台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许多。
该县依托远程教育阵地,结合免费电商培训及农民夜校,不断拓展站点培训教育功能,拓宽党员群众致富渠道。同时,该县组织远程教育成员单位通过“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举措,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帮扶困难群体、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使远程教育成为脱贫攻坚的“加油站”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远程教育+公益文化”
近日,在博爱县鸿昌街道下期城村的孤寡老人救助站内,30多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吃午饭。
“村里每天管我吃饭,饭可香了。吃完饭,我们还可以下棋、打牌、看电视。”下期城村的孤寡老人李在平感激地说。
在下期城村,不仅建有孤寡老人救助站,还建有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
“我们村利用现有的资源,给他们准备空调、被褥等设施,为他们免费提供午餐和住宿;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放他们喜欢的节目,让老人们不愁吃住,让孩子们虽远离父母,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党的温暖。”下期城村党总支书记王圈说。
像下期城村一样,该县清化镇街道九街社区也建立了社区慈善博爱园和留守儿童之家,为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多种服务,进一步拓展远教阵地的功能,让远程教育工作更贴心、更暖心。
博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