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着力实施了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事件应急应对、黑臭水体整治等七个方面的专项攻坚。市攻坚办细化工作台账,印制调度版面,将断面水质达标、黑臭水体整治、畜禽饲养整治等15项重点工作上墙,挂图作战、精准治污,综合协调、督办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河流湖泊管理不好,不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还会造成水污染,影响群众生活,破坏生态环境。为此,我市全力以赴推行河长制,就是要让每一条河都有人管理,从制度上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目前,我市8位市领导分别担任市级河长,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网格,定期开展河长巡河工作。我市出台了《焦作市2018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努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对于焦作的工业结构而言,显得格外艰难。为此,我市全面实施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我市废水排放入河的企业均达到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要求,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废水全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一律停产治理;完成15家造纸、皮革等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对全市涉磷企业开展总磷专项整治,完成安装总磷在线监控设备;共建成运行17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75万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
审视焦作,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亟须解决的水环境问题就是黑臭水体。我市集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6.8亿元,敷设截污管道约43公里,征迁1947户,征迁面积70万平方米,市建成区14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在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治理上,我市累计完成500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完成沿河400米范围内的1362家畜禽养殖场关闭取缔。
在坚持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上,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实行水生态补偿的城市,至今已实施16年,2017年共扣缴各地生态补偿金2490.6万元,奖励570万元。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我市完成64个重金属规划项目,武陟县先后关闭取缔小麻村皮革群百余家土小企业,孟州市积极开展桑坡产业园区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我市先后完成涉及122个村庄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受益群众达17.7万人。全市已完成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级、27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169个省级、303个市级生态村。
为保证工作效果,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实行“三提醒”模式:一是坚持日常工作微信提醒。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焦作市政府水污染防治攻坚群、焦作市水污染防治调度群,及时发布上级有关要求、重点工作提醒信息以及上级部门和各级督导组反馈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形成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迅速、处置及时的环境污染防治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坚持重点工作致函提醒。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日调度、周提醒、月通报机制,及时掌握和通报任务进展,对工作开展不力、重点任务推进迟缓、断面水质超标等存在的突出问题,致函提醒相关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对照目标,找准原因,精准发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按期完成。三是坚持隐患问题短信提醒。针对断面水质恶化和重点涉水企业外排废水超标等隐患问题,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形式告知相关责任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交办,限时整改,确保隐患问题抓早抓小,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市注重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效,具体方式有三:一是借力督查。对国家、省督导组交办的各类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坚持“立即办、办彻底、不反复”的原则,迅速交办,认真落实,跟踪督导、及时反馈,确保交办问题整改到位。二是驻地督查。市政府专门抽调相关部门副县级干部带队,成立8个督导组,按照“五位一体”和“三不三直接”(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方式,根据攻坚办每周制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督导重点,采取点面结合、昼夜结合、明暗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督导检查,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三是突击暗查。市县环保部门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对重点涉水企业、城镇和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涉重金属企业治污设施达标运行情况进行暗访检查,从严从重打击超标排放行为,保持水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
“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市环保局局长张明库说:“今年是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持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提升力度,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抓好地表水断面水质、城乡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防治能力三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水生态保护,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