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乾升:太极拳外形和内动如何互为影响
在大赛中展示太极少年风采
“鸿运国际商城杯” 第三届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焦作赛区)即将开赛
我爱太极拳,一定会坚持下去
追逐我的太极拳梦
大赛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平台
太极大师一语 胜过三年之悟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乾升:太极拳外形和内动如何互为影响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王乾升正在练拳。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有拳友问,太极拳要求“外形合内动”“以内动带外动”,那么太极拳的内动是什么,外形和内动是如何互为影响的?

  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到市武术名师王乾升,就拳友提出的问题解答。王乾升表示,正如拳友所问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常常涉及到诸如“内动” “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蓄于内,发于外”“外形合内动”和“以内动带外动”等与“内”字有关的描述。这些描述,明确地指出了太极拳运动的鲜明特点,那就是,太极拳是一种十分注重人体内在调节的运动。

  太极拳的内动究竟指的是什么?王乾升认为,太极拳的内动是以意念来指导的、人体各部位以丹田为核心所进行的弹性活动。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通过丹田左右旋转、胸腰折迭运化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种形式,将人体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理想的统一弹性体。为了使这些弹性活动产生的能量最大化,需要在高度集中的意识主导下,以意念引领,意动而后劲动,按照太极拳由内及外、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使这种弹性能以叠加式的加强,这也是太极拳训练中为何如此重视“用意”的缘由。整合和强化后的整体弹性能,令人体时时处于一种蓄而待发的预应状态,达到所谓“神化”的境界。

  “太极拳这种弹性的能量需要一系列独特的身法来调节,这就是拳论所说的‘外形合内动’。在太极拳训练中,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影响内气的运行和贯通,与产生弹性能息息相关。”王乾升说。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练习太极拳的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外形合内动,由外向内,即外部影响内部。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收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坐腕舒掌”“尾闾中正”“骨节张开”“对拉拔长”等,每个动作都影响内气的运行和贯通。第二个阶段是经过日积月累不断的练习,一遍一遍缩小误差,运动的误差越小,内部的气流气感就愈大愈强,只要用功持久,在整体动作中形成了动力定型并符合内动的要求,误差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一气贯通,弹性能得到整合和强化。贯通了以后,运动的质量发生变化,变成内部来影响外部。

  “初学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必须严格按照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适应太极拳‘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的锻炼步骤,先注重外形,力求姿势正确,而且能在复杂连贯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使姿势符合内动的要求。虽然这一过程较慢,但如果处处注重规矩,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王乾升说。

  ●名师档案:

  王乾升,男,65岁,河南温县人,陈小旺大师早期亲传弟子,焦作市陈小旺太极拳术研究会副会长,焦作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焦作太极中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安徽亳州太极拳协会顾问兼总教练。1974年跟随陈小旺习练陈式太极拳,迄今已40余年,多年来蒙老师谆谆教诲,言传身教,自己潜心研习,拳艺渐长。王乾升技术全面,拳架纯正,门下弟子在全国各类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其中有些弟子走出国门在美国、葡萄牙、新加坡等国授拳。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