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针对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间隔缺损较大,采用介入封堵手术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的状况,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生经过充分准备,最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术后,患者复查各项相关指标较好。
据了解,一个多月前,这位患者被查出心脏有杂音,后经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为“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为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位患者专门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经过进一步检查,结果为患者心房间隔缺损较大,直径最大约29mm。经过会诊,该科医生一致认为,为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手术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且需要使用较大的封堵器。但是,如果较大的封堵器依然不能成功封堵心房间隔缺损,则必须要进行开胸手术。而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及家属均顾虑较多,希望可以实施微创手术,以免开胸手术损伤较大及留下较大瘢痕。
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后,该科主任董晓龙与彩超室主任康素玲共同为患者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彩超检查。之后,组织全科医师讨论,对手术方案集思广益。最终,大家认为,在目前状况下只要认真准备、精心实施手术,成功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随后,该科医生经过反复商定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
该院有关专家介绍,心房间隔缺损虽然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这位患者心房间隔缺损较大,且一开始就要尝试用最大型号的封堵器,这也使手术难度加大,同时封堵不成功、封堵器脱落、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也要比一般患者高很多。为此,该科在术前针对患者的情况组织全科医生讨论,制订手术方案,做好医患沟通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方法、实施过程、难度所在、风险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这些充分的术前准备,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另外,这位专家表示,近几年,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而言,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优点。但是,部分患者因为自身条件、病情等原因,不能实施介入手术或手术难度较大,仍需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而这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该科的手术治疗水平,极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