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力促工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明显提升,项目带动持续增强,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居全市县域第一位。
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示范区积极培育龙头,持续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扶持蒙牛、明仁、科瑞森、千年冷冻、中轴等骨干优势企业通过新上项目、延链补链等方式带动行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打造完整产业链。其中,蒙牛百亿元产业集群项目进展顺利,去年5个项目建成投产,核心工厂实现产值40亿元,集群产值60亿元,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受到市政府表彰。同时,示范区实施装备制造、食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高标准编制产业链图谱,加速培育制造业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去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6%,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高耗能行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下降12.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目前,示范区加大培育新兴产业力度,在市政府《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0条意见》的基础上,又制定了6条具体措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持重点。其中,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支持明仁布局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50亿元产业集群。依托明仁、平光、振新等企业,重点发展保健食品、原料药、成品药、生物培养基研发制造等产业,积极开发“四大怀药”中成药、新型化学医药及制品制造技术,壮大产业规模。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中山国安火炬新材料产业化、天宝桓祥人造钻石等项目建设,继续巩固保持卓立膜材料的行业优势,支持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嵩阳导电膜、洹河纳米光电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光源电力等企业加快发展。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目前,示范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5%,位居全市第二,创新综合指标位居全市第一。科瑞森成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千年冷冻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工业设计中心。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市的比例分别达15%、20%,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全区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达到54家,占比73%。为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示范区以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电商产业园、焦作科技总部新城“三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科技综合体,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团队50个以上;聚焦新技术、新产品“两新”发展,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在引进高科技企业的同时,加大对本土高科技企业新产品研发和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群体。
企业服务明显提升。示范区打造了腾云电商产业园、焦作科技总部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很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空间;聚集了科技银行、科技大市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9条意见,从科技创新、支持技改、“两化”融合等方面兑现奖励资金1431万元,真金白银地支持工业转型发展,被评为全市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先进单位。今年,示范区将推动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工建设技术改造项目8个,完成技改投资2.8亿元,6个技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同时,示范区以开展智能化改造攻坚为突破口,推动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今年要重点推进科瑞森散料输送装备智能化工厂建设,创建智能工厂1个、智能车间1个,创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家、对标企业20家,力争“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项目带动持续增强。示范区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的思路,谋划实施一批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今年,计划实施工业项目37个,总投资84.2亿元,完成投资24亿元,力争20个项目建成竣工、达产达效。同时,示范区加强与郑州高新区对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承接郑州产业外溢,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