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司马故里期待产业腾飞
戴菲:演绎钢琴与人生的和谐曲
博物馆成了市民过节好去处
焦作硬协 举行爱心作品进校园活动
“我与兄弟书屋”读书征文 活动圆满结束
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与简介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与简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当阳峪绞胎瓷。(本报资料照片)
  柴战柱绞胎瓷作品《唐马》。 
  杨 帅 摄
 
   

  编者按 当阳峪绞胎瓷,因瓷器花纹由胎而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表里如一的瓷器,被誉为“瓷中君子”。2014年11月“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是焦作厚重文化的代表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本版从即日起开设《当阳峪绞胎瓷》栏目,通过对我市当阳峪绞胎瓷的介绍,反映当阳峪绞胎瓷在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飨读者。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揉制胎成型、焙烧而成。其源于唐,兴于宋,千余年来在河南焦作境内世代相传,因主要产于焦作当阳峪窑群区域,故俗称“当阳峪绞胎瓷”。

  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我国第一位制陶官宁封子的故乡,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丰富的自然矿藏资源和黄河文化中心区的地域优势,为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延续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和丰富的文化土壤。当阳峪绞胎瓷以太行山特有的矸石为制瓷原料,制作流程有选土、炼泥、调色揉泥、制胎(拉坯、编花、贴片、镶嵌等)、修胎、荫干、打磨、施釉、焙烧(柴或煤)等30多道工序。因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也被称之为“编出来的瓷器”,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表里如一的瓷器。也正是因其类似于我国古代对君子特质的描述,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先生曾评价绞胎瓷为“瓷中君子”,并因其由多色瓷泥相间揉制而成,且所出成品纹饰各不相同,故又言乃“君子的和而不同”。当阳峪绞胎瓷工艺复杂,每道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尤其是在手工制胎的编花和高温烧造过程中,对不同泥料各项系数的把握都强调精准,因此成品率低,这也是其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缘由之一。本报记者 孙 军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