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闫杜娟
“陈书记待人实在,没有架子,我们非常信赖他。”由于长期入户开展调研工作,温县下石井村的村民这样评价道。
“驻村生活环境艰苦,从小在城里长大陈书记却毫无抱怨,与村民聊家长里短,调解民事纠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村民找他,都会热情接待。”该村党支部书记说。
大家口里的“陈书记”就是温县供电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睿。
入户走访 精准帮扶
“这是陈书记给俺买的电视机,还装有网络盒子,能看好多节目。”6月8日,在该村贫困户王忠民家,他指着放在桌上的电视机对笔者说。
2017年11月,陈睿被派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第二天,他便带领工作队成员开始逐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同时,他还给村民发放联系卡,并张贴在街道醒目位置,第一时间畅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为了更加有效地宣传扶贫政策,陈睿组织村民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利用村内广播每天定时宣传扶贫政策,并设立咨询室派专人向村民讲解。在“六改五净一增”(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面、改照明线路;门前净、庭院净、室内净、厨卫净、个人卫生净;增添简易家具)活动中,他先后争取资金11314元为贫困户粉刷墙壁、改造用电线路、更换灯具、增添简易家具。
王忠民今年52岁,因智力残疾一直单身,晚上有事没事都会去村委会找陈睿聊天,有时还能吃上一顿陈睿做的晚饭。在王忠民看来,陈睿就像他的家人一样。
产业扶贫 助民致富
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下石井村共建蔬菜大棚138座,为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中陈双喜就是受益者之一。
“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我们家才有机会承包这22座蔬菜大棚,那次下大雪,要不是陈书记及时帮忙损失就大了。”采访中,陈双喜的父亲陈二现对笔者说。
今年1月3日晚上,一场大雪侵袭整个古温大地。一夜过后,该村的138座蔬菜大棚上面压了近30厘米厚的积雪,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为了防止恶劣天气给村民财产造成损害,陈睿立即组织种植户清扫大棚上的积雪,与此同时,他积极向公司领导汇报情况,争取资金购买工业盐救急。经过陈睿的努力,1000余公斤的工业盐及时发放到每个种植户的手里。但是,对于身患残疾的陈双喜夫妇来说,清扫22座大棚上面的积雪是不小的劳动量,陈睿立即带领包村干部帮助其清扫积雪、铺撒工业盐,为他解了后顾之忧。
改造电网 造福百姓
“村民可以敞开用电器了,一家同时开两台空调也不用担心电带不起来。”该村电工崔保平说。
为了让村民用上放心电,陈睿和村干部逐条街道排查高低压线路隐患,及时统计线径细、线路老化等问题,并结合村里供电现状,列出整改计划上报公司及相关责任部门。通过申报,下石井村电网改造升级成功列入“小康电示范县”项目建设。2018年,下石井村“小康电示范县”工程建设投资70.8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0.2千米、0.4千伏线路2.04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台,总容量为200千伏安,为该村未来10年的生产生活用电提供可靠的保障。
党建帮扶 助力攻坚
“目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迫在眉睫,村里不只是党员少,而且年龄偏大,成为制约党支部开展工作的一个硬伤。”聊到下一步党支部建设工作时,陈睿说出了当前的困难所在。针对下石井村的实际情况,陈睿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范围,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严肃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按照2018年工作规划,下石井村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科学规划功能区域,在村内明显位置和群众聚集区设置村务公开栏,规划文体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村内绿化、道路改造、卫生整治等工作,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会尽我所能为村民谋幸福。”这是陈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常说的一句话。去年11月份以来,在陈睿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群众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贫困户的生活逐步改善,他也被评为温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