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俄罗斯世界杯的32强共有736名球员,其中9人来自中超联赛。巴西、阿根廷、葡萄牙等世界级强队的主力球员在中超打拼,说明中超的水平日益提高、吸引力日益增强,这是一件大好事。
中超负有培养中国足球人才的责任。欧洲、美洲、非洲的高水平球员加盟中超,与中国球员一起训练、一起比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他们的职业精神、训练方法、临场经验传授给中国球员,对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大有裨益。
为外国球队“输送”越来越多世界杯国脚,说明中国足球联赛“请进来”卓有成效。但与“请进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球员“走出去”遭遇瓶颈。在2002年至2008年孙继海效力于英超联赛曼城队期间,中国有多名优秀球员在英超效力,每个赛季都能出现几次“中国德比”。如今,在欧洲球队一线队踢球的中国球员只有刚刚加盟荷兰甲级联赛海牙队的张玉宁,情况不容乐观。
年轻球员“走出去”有多重要?看看我们的亚洲邻居日本队就知道了。在本届世界杯上,日本队以2∶1击败哥伦比亚队,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有南美洲球队在亚洲球队面前输球。在日本队首发11人中,只有1人在日本国内联赛踢球,其余10人均在法甲、德甲、西甲、英超等欧洲高水平联赛踢球。与中国球员梦想着一步到位登陆欧洲五大联赛不同,日本球员留洋大多将提高球技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赚钱,所以他们会循序渐进,甚至先在欧洲小国联赛打拼,一步一步寻找机会。
要想让中国队尽快重返世界杯舞台,“走出去”与“请进来”同样重要。只有创造条件,让大量中国年轻球员到欧洲或者南美洲高水平足球联赛历练,才有可能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促使中国足球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