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厕所,折射了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公厕文化”。它急人类之所急,需人类之所需,在我市“四城联创”活动中,一座座外表华丽、内在实用、功能齐全的厕所,开始伫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6月28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市民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焦作市各个区,实地了解“四城联创”公厕提升改造工作给焦作市带来的变化。
公厕变化好大
厕所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厕所的建设体现得更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幸福程度。21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的状况已基本解决,但厕所依然是我们基础设施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公厕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公厕改革”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城区一批改建公厕投入使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天15时许,市民观察团成员首先来到位于普济路上的样板公厕,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江南风格的建筑。洁白的墙壁、清新的空气,防滑地砖光可鉴人,洁具质感上乘。不仅有固定的男女卫生间,还出现人性化设施的第三卫生间:里面婴儿护理台、宝宝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无障碍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公厕洗手台上还多了医疗箱,墙壁上多了自动售卖机,角落里多了一把把贴心的雨伞,真是体贴又温馨。”安静的公厕里多了市民观察团成员的一声声惊叹与赞美。
公厕清洁人员说,公厕改造提升进行几个月来,每天来这里的市民和游客都说这个公厕好,既干净又方便。
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分别参观了位于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等处新建和改建的环卫公厕,虽然公厕外观风格不同,但规格相同。其中,位于解放路与山阳路交叉口东北角街心游园附近、龙源路与长恩路交叉口西北角龙源湖公园附近的样板公厕,档次较高,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建筑装饰风格分别为新中式风格和简欧风格,与周边街景更加融合统一。
“智能化、人性化是这些公厕设计和设备配备的最大亮点,感应式水龙头,便池皆为感应冲水,冲便器智能防臭、节水减排,厕所配有先进的除臭设施,让如厕者不再掩鼻,而成为一种享受。”市民观察团成员陈明月说,“希望能够继续管理好,长久坚持下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更多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公厕内设有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按压呼叫系统求助。小便池均用隔板进行分隔,保护如厕隐私。公厕在设计上还突出对女性的关爱,女性厕位多于男性厕位两倍,女卫生间还专设了化妆台,每一处设计细节都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市民观察团成员戴烨夸赞道。
据随同探访的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中心主任冉国富介绍,我市五城区有公厕172个,其中市管51个,达到国家一类环卫公厕标准的有9座。一些公厕设施陈旧老化,维修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不能满足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短短几个月时间,为改善市民如厕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市城管局以“四城联创”工作为抓手,督促各城区环卫部门积极行动,加大改造力度,强力推进“公厕革命”。
改造提升力度大
小厕所,大民生。为改善市民的如厕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今年我市以推进“四城联创”为抓手,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对城区公厕进行改造提升,一场“公厕革命”在焦作市城区全面进行。
探访中,市民观察团成员了解到,为强力推进民生项目实施,我市城管部门研究制定了“公厕革命”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环卫部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超强度推进项目落实。截至目前,市新建环卫公厕8座任务中,第一批新建4座(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各1座)主体已完工。第二批新建4座(解放区、山阳区各1座,示范区2座),示范区新建2座公厕,其中1座已开工建设;解放区1座正在招标中;山阳区1座,正在做招标前的筹备工作。我市力争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8座环卫公厕的新建任务和50座环卫公厕的改建任务。其中,新建公厕均为国家一类环卫公厕,改造提升的50座公厕均为三类及以下标准公厕,改造提升后将达二类及以上标准。
改造提升环卫公厕50座任务。目前,我市已开工建设35座,完工29座。市环卫中心20座任务,已开工建设10座,完工10座;解放区9座任务,已经全部完工;山阳区9座任务,已开工9座,完工7座;中站区5座改造任务,已开工2座;马村区5座改造任务,已开工4座,完工3座;示范区2座改造任务,已开工1座。眼下,我市提前完成30家沿街单位对外开放任务,已与30家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沿街单位签订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协议,30家公厕对外开放指示牌已全部安装到位。
让需要的人更便利
打开城市的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不仅能看到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人类生活水平质量,也能一窥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力量。新建和改造出来的一批批公厕,给我市带来不少生机与亮丽,努力的成果背后少不了一滴滴汗水与珍贵的建议。
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郑小军说,公厕过去常常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今天参观的公厕,不管从建筑风格还是环境打造上来讲,都是很美的,而且人性化、标准高,成为我市的一个亮点。一个城市的“公厕革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带动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有句话叫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感谢焦作市城管、环卫部门的努力与贡献。希望在全部公厕上标上“WC”的醒目标志,给市民和外地人带来方便。市民观察团成员纷纷提出建议。王海忠说,希望在一些公厕的周边设置更加明显的标志,这样可以让需要的人更快捷地找到公厕。
“公厕规划布局原则是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地、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地,其他城市用地应按需求设置相应等级和数量的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地附近。依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对城市公厕的间距要求,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事实上,我市许多地方还未达到上述标准和要求。希望我市继续加大公厕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市民观察团成员黄明亮建议道。
“公厕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从农耕的社会进入工业的社会、从个体到集体的过渡,“公厕革命”不仅是一个形象,更是文明的发展,要从小事着眼、从实处入手,让生活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增添幸福感。
图① 市民观察团成员对我市公厕内的环境赞不绝口。
图② 市民观察团成员对公厕内的自动售货机十分感兴趣。
图③ 一座环卫公厕内的儿童洗手池十分人性化。
图④ 公厕配备的第三卫生间,有婴儿护理台、宝宝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无障碍设施等。
图⑤ 市民观察团成员在漂亮的样板公厕前了解我市公厕改造提升情况。
图⑥ 厕内配备的医药箱和手机充电线十分方便。
图⑦ 龙源湖公园东门附近的公厕简欧风格,与周边环境融合统一。
图⑧ 公厕整洁、大气,洁具质感上乘,智能化、人性化是我市许多公厕设计和设备配备的亮点。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