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入仕20多年中,经历繁复,遭际跌宕起伏,谗陷谤毁不改初心,贬黜升迁不移其志,恪守儒道报国为民。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冬,刚任监察御史的韩愈,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到岭南蛮荒山区阳山(今广东阳山)做县令。韩愈不以阳山荒僻落后、百姓穷困、自己是受屈迁客而无所事事,而是立即整饬县治、发展生产、整顿恢复教育、抑制豪强等,很快使阳山出现了一派秩序正常、百姓安定、生产发展、户口增加的新气象。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至元和六年(公元811年),韩愈在唐东都洛阳先后任都官员外郎兼判词部和河南令,强力整顿市街秩序,打击不法禁军和僧尼的嚣张气焰。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韩愈以考功郎中知制诰升任中书舍人。他旗帜鲜明地主张对淮西用兵,讨伐吴元济,写了著名的《论淮西事宜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韩愈以行军司马的身份参与平叛淮西之战,创立了政治上、军事上最辉煌的功绩。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佛骨表》一文惹怒宪宗,被贬到岭南海边的潮州(今广东潮州)。他没有因功因忠遭贬的怨嗟,而是投身为潮州百姓办实事,驱除鳄害、释放奴隶、发展教育,积极促进潮州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军乱,杀节度使田弘正而立王庭凑。年已55岁的韩愈,凭一腔浩然正气和长期以来在朝野的崇高威望,以胆识和真诚说服了王庭凑为首的骄兵悍将,圆满完成了招抚重任。
(作者系孟州市韩愈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