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您这个柜子还要多久做好啊?我这里又来一批订单啦!”近日一大早,崔小军就到大礼元村村民陈跃进家询问竹柜的制作情况。
负责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咋就当起了拉单催活儿的“业务员”呢?这得从崔小军到博爱县磨头镇大礼元村驻村任职讲起。
2017年5月,崔小军作为博爱县国土局派到大礼元村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驻村帮扶工作。大礼元村全村166户人家,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庄稼、煤场打工和外出务工,长期以来,村民人均收入普遍不高。当年,经精准确认,全村符合拟脱贫条件的有13户17人,如何让这些人尽快脱贫并帮助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成了崔小军的首要任务。
带着问题,初上任的崔小军和该局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徐永军、大礼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肖本吉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王树奇一起走家串户、实地调研、外出考察,积极寻找致富路。
考察发现,大礼元村拥有120亩筠竹竹林,还有不少会制作竹艺品的老匠人,这份自然资源和传统手艺在十里八村是独一份儿,但因为信息闭塞、销路不畅、收益微薄,近年来竹艺品制作在村里已无人问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商正在村里悄然兴起。
能否通过电商搭台,把村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搞活呢?崔小军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工作队的一致认可,大家就此深入调研,考察其可行性。
毕明艳是大礼元村做电商的领头人。近年来,随着博爱“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活动的逐步叫响,头脑活络的毕明艳从中发现了商机。2016年至今,她凭借自己做个体户的多年经验,积极学习电商运营,很快加入了博爱人家、云书网、惠百真等电商平台,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崔小军与工作队一合计,依托电商,打开销路,推广竹艺品,此路可行!与毕明艳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既是村两委成员又是毕明艳爱人的肖巍巍主动做起了村民与电商平台的联络员,崔小军带领工作队,动员村里的老匠人,鼓励他们重拾技艺、大胆创新,并主动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宣传,积极拓展客源,打开销路。
如今,大礼元村和周边约有50余人从事竹艺品制作,该项传统技艺又焕发了生机。打开电商平台,大礼元村制作的竹艺书柜、竹椅、竹床、竹屏风等搜索量居高不下,其款式古朴典雅、竹纹素美独特,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其客源分布全国各地,山西、河北、我省等地的顾客更是慕名前来订购,线上、线下销售热度不减,常常供不应求。
最令人欣喜的是,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据了解,3年前,一扇竹屏风市场售价仅为50元左右,现今售价可达150元,竹柜、竹床的售价与3年前相比也至少有了上百元的提升。在推广“电商+竹艺品销售”模式近一年时间里,从事竹艺品制作的村民,其人均收入由一年前的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增长到每人每月至少3000元,而且相较于外出奔波打零工收入低微不稳定,竹艺品制作投入成本低、工作时间灵活,再加上电商平台客源充足、回报率高,且行情持续看涨、销售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重拾、学习传统技艺,走上自主致富之路。村中的13户贫困户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有8户成功脱贫,剩余的5户生活也有很大改观,今年脱贫有望。
“电商全国都有,我们的目标是结合自身优势做出特色,脱贫不单要精准,还要依靠产业带动,更不能‘等、靠、要’,而是要创造条件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崔小军总结大礼元村的创富之路时说。
这真是电商搭台,群众协力,传统技艺再焕发生机,“点竹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