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铸造辉煌业绩 沃土培育能工巧匠
公厕关门早 市民如厕难
聚餐与挑战
沁阳市昂首挺进全省综合实力前十强
世相漫话
文明出行要自觉 我为城市添光彩
脆弱的慈善经不起无端的猜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脆弱的慈善经不起无端的猜疑
□史洪举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近来,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成了舆论焦点。文章质疑一对夫妻利用重病幼女,骗取网友15万元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病,致其死亡。文章还称,在女孩患病期间,家属曾带其哥哥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质疑家属拿捐款“弃女救子”。日前,该事件迎来反转,据媒体和当地警方核实,这一事件不存在“诈捐”问题,募捐金额并非15万元而是约3.6万元,募捐款项全部用于治疗王凤雅小朋友的疾病,家人也没有虐待她。王凤雅的父母表示,将起诉造谣者。

  救助罹患重病的困难群体,本来是值得称赞的好事,却因一些人尤其是个别“大V”的不合理猜疑和“诈捐”指责,让原本美好的事情一地鸡毛、一片狼藉,割裂了公众与受助者之间的信任,对公益慈善事业带来伤害。某些“大V”理当有所反思,不要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随意怀疑他人、声讨他人,否则,就会让正常的监督变成伤害他人的利器。

  诚然,随着互联网慈善的兴起,确有一些求助者虚构事实、夸大病情、滥用善款,“诈捐”事件的发生,让爱心人士和公众寒心,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加无助。因而,强化对慈善募捐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管和事后审计,赋予捐赠人和公众一定的监督权、知情权,显然是必要的。

  但是,这种监督权不能滥用,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认为求助者低人一等,就应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无端的质疑和挑刺,甚至必须保持一种感恩戴德、战战兢兢的卑微姿态。

  有些网民甚至“大V”,没有对事实进行探究,懒于调查和求证,却喜欢闭门造车,听风就是雨,仅凭一些零零散散的片面传言就得出“诈捐”的结论,然后随意敲动键盘发出莫须有的猜疑,居高临下地进行指责,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对慈善事业有害无益,既让求助者陷入千夫所指的舆论“围剿”,背负种种恶名,又让人们原本脆弱的慈善信心遭受重挫,直至伤害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虽然事情真相大白后,已经有“大V”发出道歉声明,但受害者依然有权追究造谣者的民事责任。而且,造谣生事,恶意污蔑他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无论是爱心人士还是围观群众,无论是“大V”还是普通网民,都应该多一些法律意识和求真精神,不要随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碾压不幸者。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善心,慈善领域需要良好的机制和氛围。没有事实依据的“诈捐”指责,对慈善事业的伤害不亚于真正的诈捐行为。人们对慈善募捐有监督的权利,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行使监督权,这样才有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不至于陷入无端的猜疑和无谓的折腾。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