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今年17岁。16岁那年,他成为中华辞赋杂志社最年轻的会员,被诗词界视为后起之秀。他吟风颂月的诗词功底更是被焦作诗词界的两位重量级诗人伦炳宣、樵声频频点赞。
何以才情堪与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小诗人的佳作:
《无题》
万里情深深难赋,想来愁绪满江树。
不知相见待如何,唯有思君朝与暮。
《浪淘沙·贺岁》
梦里客南山,浮想联篇,一蓑心意贺流年,已是蝴蝶逐叶日,墨染青莲。人道帝王欢,未必如然,琉璃杯里酒声颤。若使生辰含笑靥,须向明天。
读罢,许多人难以想象,在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诗情画面。
7月7日,记者来到孟州市会昌街道堤北头村采访这位极富诗情的少年。
刚刚升入孟州一中高二年级的刘帅学业紧张,还未放学。他的母亲刘海霞便先与记者聊了起来。
吟诗作对,对于这位地道的农民母亲而言,是隔空探物的距离。她并不知晓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她甚至担心儿子因为写诗荒废了学业。直至刘帅上初三时,突然告诉她“想出一本诗集”,她才恍然明白“儿子着了诗道”。
当听记者说,刘帅已在学校成立了“河阳诗社”,还举办了“诵韩愈”主题诗词比赛,刘海霞感到很惊讶。
说话间,刘帅回家,这位白净清瘦的男孩有着诗人般的气质。
他说,上初一时,他就喜欢上了诗词,觉得诗词里有种特别的韵律美。那时,他没有学习诗词方面的专业书籍,只是跟着课本里的诗词学习写诗。写得不成文,也要坚持写,渐渐地写诗成了他释放学习压力的方法。
孟州一中有本校内发行的《求真》杂志,设有《刘帅专栏》,这是老师给予刘帅的鼓励。2017年,刘帅鼓起勇气向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辞赋杂志——《中华辞赋》投稿。孰料,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的作品引起了编辑老师们的高度关注。
诗,铺就了刘帅的理想与远方。
每星期,刘帅都会从100元的生活费中“抠”出二三十元钱来,出门旅行的钱也被他省下存了起来。他计划,到今年10月份攒足1000元钱,为参加由“河阳诗社”首次组织的“诵韩愈”主题活动的获奖作者发些奖品。
刘帅心中有一个美丽的计划,现在“河阳诗社”只有十几个人,他想通过“河阳诗社”微信群扩大规模。等到他上大学时,将“河阳诗社”打造成在更大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平台,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文化,充分地感受诗词文化,进而爱上中国文化。
刘帅给记者传来一张照片。照片上,在书本堆砌如山的他的课桌上,摆放着一只精致的陶瓷杯子,这让呆板的课桌瞬间变得雅致。正因有了诗,这位少年的生活多了些许与众不同的情调。
近日,刘帅写了一篇随笔,名叫《诗中的骨与魂》。他说:“我的骨头里有一半是诗,自然我的诗里也有一半是骨头。”
虽然,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没有多少人生故事,但他拥有了诗与远方,人生画卷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