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升学季,相信很多人依然会感到疑惑:与高中错失交臂,是否就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今年,市职业技术学校晒出的高考成绩单,给了大家一个完满的答案。今年,该校达到本科分数线的人数为233人,比2017年的182人增加51人,位列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对口类全省前10名的高分段学生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其中,15级造价1班学生冯家辉以688分的成绩位列对口建筑类全省第一名,15级建工1班学生董玉涛以666分的成绩位列对口建筑类全省第二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5级造价1班,参加考试42人,本科过线41人,本科过线率97.62%,创下了该校班级本科过线率新纪录。
除了对口升学外,参加普通高考的艺术部学生超过本科分数线95人,比去年增加了34人,是历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部分学生已经被国内一流的艺术本科院校录取。
众所周知,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进入大学校门犹如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那么,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如何让这些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的孩子,有机会迈入大学的校门呢?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认真分析今年的题型特点,吃透每个要考察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备战明年高考。”7月6日,在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间办公室内,几位老师正在一起研究讨论今年高考命题特点,理清思路,制订方案,为明年高考做好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从暑假开始,新一届高三学生备战2019年高考的大幕已经拉开。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要抓住高三一年的学习,就要结合学校实际,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狠抓课堂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成绩的关键。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该校要求教师坚守40分钟的主阵地,提高课堂实效性,力求做到堂堂有收获。同时,成立听评课小组,在每年的4月份和12月份,集中对高三的所有课程进行听课,对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反馈、整改。
只有比普通高中抓得更严、更细、更有成效,才能改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该校不仅对高三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严格检查,还要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在作业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该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了解和捕捉高考信息,按照高考命题思路制定训练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建立考试检测机制,实行月考、模考制度,补齐知识短板。每次考试做到“考、改、评”及时到位,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排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现象。
制订全面系统的高考复习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学科复习备考方案。组织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和对口升学模拟考试,及时召开成绩分析会,对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解决方案。
关注个体成长
帮助学生树立必胜信心
在今年高考中,市职业技术学校杀出一匹“黑马”。该校15级造价1班,参加考试42人,除了一名没有在校复习的学生外,其他41名学生全部过线,本科过线率97.62%,创下了该校班级本科过线率新纪录。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赵原琳只是一名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年轻教师。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又担负着几十名学生备战高考的重任,赵原琳一边向老教师请教,一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
“因为底子薄,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有自卑感,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高考取胜的关键。”赵原琳说。
其实,备战高考期间,该校通过召开誓师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积极营造努力向上、奋战高考的浓厚氛围,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坚定信念。
除了学校层面外,班级层面更多的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怀。和学生平等交流,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的压力和顾虑,帮助他们消除疑虑,勇敢面对挑战,是赵原琳教学中的“法宝。”
赵原琳的班里有两名学生,每次考试数学都不及格,于是他们一直打退堂鼓,想放弃高考。赵原琳多次找他们谈心,帮他们分析各自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基础性题目开始练习,一点点引导他们不断进步。
其实,在赵原琳的班里,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都对高考缺乏自信心。于是,赵原琳就把这部分学生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不仅一对一帮助他们疏导心理压力,还从这些学生的薄弱学科抓起,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反复练习、反复总结,让这些学生在点滴进步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虽然我们基础知识薄弱,只要我们努力了,勇敢地踏入高考考场,我们就是成功的。”赵原琳说,“事实证明,只要心怀必胜信念,不放弃、不妥协,一直坚持拼搏到最后的学生,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陪伴学生到高考最后一刻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更是倾尽所有心血陪伴学生到高考最后一刻。
在市职业技术学校,每天6时30分走进教室,晚上10时甚至更晚离开学校,是大多数高三老师每天的生活写照。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学生的营养跟不上,老师就把好吃的带到学校;学生身体不舒服,老师就带着其去医院看病……
今年1月,该校艺术部高三年级老师史小林身患疾病,是丢下毕业班住院治疗还是坚守岗位?史小林毅然选择了后者。
“高考对孩子们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能多陪他们一天,也许他们距离成功就能更进一步。”就这样,史小林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直到4月23日,身体实在扛不住了,史小林才不得不到医院治病。
可就在治病期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通过微信群给学生讲题。
其实,不仅是史小林,为了陪伴学生顺利参加高考,很多老师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拥有一支无私付出、奋力拼搏的教师队伍,是学生进步的基石,更是学校发展的支撑。”市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们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抓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广大学生开启新的人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