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女性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 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市妇联率队赴平顶山 召开“四组一队”工作模式现场推进会
市妇联组织学习 王小平署名文章
市妇联领导督导民生实事进展情况
市妇联组织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
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马村区妇联 举办关爱儿童暑期安全大讲堂
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公益爱心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雷锋精神 传递公益爱心
——记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会长许琳娟
作者: 本报记者 徐金华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许琳娟(中)带领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龙源湖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在美丽的山阳大地,有一个美丽的大家庭——“雷锋大家庭”。今年61岁的许琳娟是这个大家庭——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千余名志愿者跟随着她,热心公益,播撒爱心,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7月7日,许琳娟带领着“雷锋大家庭”的成员又进山了。这次,许琳娟带领志愿者去博爱县寨豁乡江岭村卢小春家修房顶。“卢小春家房顶烂了一部分,每次下雨,屋外屋里都下雨。”许琳娟说。

  铲除烂掉的房顶,清理屋顶的垃圾,拌水泥,抹房顶,上了年纪的许琳娟和大家干了一整天。此时,房顶虽修好了,腰有残疾的许琳娟却腰疼得直不起来。她边擦汗边说:“再下雨,她家就不会下雨了,屋里就不用盆来接水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琳娟早在十几年前就走上了爱心志愿服务之路。

  2000年初,许琳娟发动身边的姐妹,成立了焦作市雷锋服务队,带领她们进养老院、福利院献爱心,并热心帮助身边的人解决困难。孩子放学没有人带,她们帮着带;谁家有急事,她们伸出援助之手;谁家孩子作业写不好,她们帮忙辅导……

  2016年8月18日,许琳娟牵头成立了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这是志愿服务的新平台、新起点,目前已是拥有“雷锋团”“雷锋社区”“雷锋学校”“学雷锋文明基地”的“雷锋大家庭”。她发起的公益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雷锋公益助学项目”资助了很多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雷锋妈妈公益课堂”走进多所学校,“残障儿童艺术培训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我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许琳娟居住的家属院十几年没有公共照明,因为黑看不清路,有的老人崴了脚,有的孩子掉到地沟里,许琳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用自己几个月的退休金申请电位、购买电线电料、请了电工建设楼院照明工程,让黑乎乎的楼院和楼道有了光亮。她拖着病残的身体,钻进下水道砌砖墩,垒花池、运黄土,买树苗、种花草,美化楼院环境,居民们说许琳娟是“嫂子当家,亲切如妈”。

  多年来,许琳娟坚定学雷锋、坚持做公益,她和她的家庭先后荣获了焦作市“身边的榜样”、焦作市“最美家庭”、焦作市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获市十佳巾帼志愿服务队称号,成为焦作又一张美丽的名片。

  除此之外,许琳娟家庭文明进步、孝老敬老。父母患重病瘫痪在床,她十几年如一日床前照顾,直至老人谢世。公公去世后留下智障的姑姐和年迈的婆母,由她和丈夫照顾至今。

  许琳娟用心血弘扬雷锋精神,培育雷锋志愿者这支队伍,为我市文明城市添光彩,并助力“四城联创”。她说,她要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毕生追求,直至生命的终点。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