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我到所联系分包的解放区上白作街道龙寺村及周边几个沿山村庄进行了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了几个村庄的发展现状,对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成效
上白作街道辖上白作、洪河、龙寺、闫河、狮涧、老牛河、春林、田涧、马涧、小庄10个村和1个河阳社区。沿影视路周边从西往东依次为春林、老牛河、狮涧、龙寺、洪河、闫河等6个村。
近年来,我区相继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绿化、水系建设,特别是北山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使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打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2014年开始,按照“规划建设有序、村容村貌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乡风文明和谐、管理机制完善”的总体要求和“分类创建、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绿化亮化、路网硬化、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在沿山各村开展垃圾集中清理、房屋立面改造、道路修缮、墙体美化、管网更新、植绿补绿、监控覆盖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惠民工程,基本实现了“道路畅、秩序良、环境美”的治理效果,老牛河村还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村。
上台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批产业支撑有力、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活美的‘四美’乡村”的要求,从2017年开始,我区集中力量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邀请上海复旦大学设计院、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统筹规划设计北部浅山片区,并以老牛河村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规划建设“三条廊道”(绿色农业生态廊道、健身廊道、休闲乡土餐饮廊道),打造市民近郊健身休闲旅游基地。今年年初以来,我区又沿老丁沟、闫洪沟等地规划了约6公里的登山步道,沿途串联村庄、果林、水库、矿山生态修复区、抗日革命遗迹,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目前,老牛河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已完成,焦青路(焦作影视城广场至苏家大院段)沿线景观节点详细施工方案已完成,场地平整、栅栏安装、人行步道铺设等工作已完成;投入350万元完成了影视湖周边近300亩的生态绿化;健身步道已初步完工,步道入口广场、沿途景观小品正在完善规划,标识系统正在完善设计。
惠民生,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15年解放区就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沿山6个行政村有4760人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以及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抚政策;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在北部山区春林村和老牛河村各建一个养老院,入住老人103人;组织失地农民及其他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帮助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失地农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促转型,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一是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区在北部山区共完成森林抚育工程8104亩、封山育林工程4023亩、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1754亩、太行山绿化工程5539亩,目前正在开展南太行省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积极推进影视湖、龙寺水库等水系建设项目,影视湖项目基本完工,龙寺水库项目设计方案正在修订完善。大力实施北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打击私采滥挖行为,拆除废弃矿山遗留设备,清理外运矿产品,争取上级资金1700万元开展龙寺废弃矿山治理。二是推进现有企业加快转型。积极推进焦作影视城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式、体验式旅游转型,推出了以拜祖大典、穿汉服学国学为代表的文化游,以七夕全城热恋、古装创意求婚为代表的创意游,以3D全息真人秀、9DVR互动体验为代表的参与游。同时,与时尚、体育、健身、文化、赛事等产业充分融合,推动焦作影视城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三是积极引入特色小镇项目。拟在环焦作影视城2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集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健康颐养、运动体育、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目前已与东方今典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一期先导区开发进入实地踏勘、详细规划编制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支撑。目前,各村集体收入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土地为主,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村民收入渠道较为单一。村民收入来源多以打零工、畜禽饲养、来料加工等为主。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北山生态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的深入推进,上白作街道辖内的56家畜禽饲养场、7家土小企业全部关停,部分村民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的就业意愿强烈,发展替代产业迫在眉睫。
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够。解放区北部山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历史文化方面,有金代狼坡瓷遗址、清代的狮涧桥梁等文物古迹和老牛河村的神牛传说、皇姑坟传说;在历史名人方面,有龙寺村的焦作革命先驱崔长永;在武术文化方面,有春林村的猿仙通背拳;在宗教文化方面,有焦作影视城的圣佛寺等。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发掘和宣传,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沿山几个村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有一定基础,但由于未纳入城市管网体系,6个村均未通暖气,龙寺、洪河2个村未通燃气。特别是龙寺村、洪河村由于位置偏远,目前未通公交,群众出行不便。
三、对策与建议
解放区北部拥有太行山脉、焦作影视城、影视湖公园、缝山公园、闫河公园等资源,这些正是市委、市政府倡导发展“体育+旅游+康养”新业态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围绕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建设,做好规划、做大格局,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把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产业,培育一批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科技创新型经济业态,为沿山村庄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做优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一是积极参与全市北部山区规划修编。依据《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0)》的最新规划成果,围绕民俗民宿区、居民生活区等7个功能分区,积极与市规划部门搞好沟通对接,完善北部浅山区区域功能布局规划,为下一步开发建设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整体打包,组团发展。将北部沿影视路两侧、南部高铁片区及南水北调干渠沿线、西部焦作电厂原厂区及周边等三大片区作为下一步转型发展的重点区域,打造支撑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极。三是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聘请有乡村旅游开发经验的知名规划设计院,按照“村产融合发展”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群众需求等,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保留乡土味道,处理好道路与房屋、村庄与周围山水田园的关系,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建筑风格等内容有机统一,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品牌。
做强产业,强化发展支撑。充分发挥北部浅山区与云台山、青天河、青龙峡、焦作影视城等景区相连的地理优势,加快影视路两侧的地块招商,大力引进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娱乐体验、山地运动等新兴旅游服务业,借鉴成都、凤凰古城等地的经验,建设一个具有怀川文化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山水游的游客集散中心和城市“后花园”。具体到几个村,要因村因地制宜,同步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互联互动,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村。在春林村,依托800亩空地和山体地貌,引入房车露营、登山攀岩、探险速降等休闲、体育、健身项目;在老牛河村、狮涧村,依托浅山地形优势和影视湖等水域资源,发展具有北方山水特色的民宿经济以及骑行、健身等项目;在龙寺村、洪河村,利用山区地形地貌以及北山生态修复契机,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养老养生等项目;在闫河村,依托缝山公园和闫河公园,因势利导带动配套服务业和周边房地产业全面发展,形成“多点开花、串点成线”的格局,打造休闲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做大文化,丰富发展底蕴。一是深度挖掘保护。全面调查、盘点山区蕴含的历史文化,在挖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注意保护原有的古建筑、古树木、古窑洞、传统民居、传统产业,打造具有解放区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乡土文化品牌和生态旅游文化品牌。二是广泛宣传推介。借助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那些最能反映当地特色的人、事、物编成文化故事、生活故事,不断增强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三是加强开发利用。根据各村文化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予以展示。如闫河村的舞龙、春林村的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可加大传承力度,形成特色品牌;春林村的猿仙通背拳,可通过开办武馆和武校扩大其影响力;老牛河村的历史传说,可通过浮雕墙、雕塑等形式予以展现。总之,要让静态的物质活起来、让古朴的文化动起来、让美丽的风光靓起来,使之成为解放区对外宣传的新名片,带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做实民生,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完善配套设施。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加强道路、管网、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协调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建设,在山体绿化、道路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广场绿化、庭院绿化,为开发建设夯实基础。二是激发农民创业就业活力。在土地、税费、审批、办证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助农贷、贴息贷等金融支农行动。组织人社、科技、农林等部门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三是打造创业就业平台。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酒吧茶座、农村电商、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实现转移就业,鼓励本地有经验、有资金的企业家以及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产业增值、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解放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