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 通讯员王普、崔伟涛)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迅速行动、积极对接,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实行“六个坚持”,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在怀川大地见到实效。截至目前,全市10家农信社(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贷款超过20亿元,支持特色项目近200个,涉农贷款余额达216亿元。
坚持顶层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下功夫。早在今年2月省农信联社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推行之初,市农信办就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随后,市农信办聘请知名专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方位的政策解读、形势研判和路径探析,开展了调查研究、专题培训,并与市委农办、市旅游局、市农业局联合出台了《全市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细化时间节点,明确具体步骤,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坚持全员参与,在提升整体作战能力上下功夫。今年年初以来,市农信办召开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交流会七次,编印政策解读、热点资讯等资料汇编500余册;建立联社班子、机关科室、网点(支行)、客户经理“四位一体”的专项工作队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信贷工作;大胆启用在“支农支小”、践行普惠金融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客户经理,注重培育乡村振兴战略信贷带头人,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小额贷款中心,全面构建自上而下重视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
坚持立足实际,在支持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立足本地实际,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加大“支农支小支特色”力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焦作亮点。一是助力特色经济,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温县怀药、武陟畜禽、博爱果蔬、蒙牛乳品、伊赛牛肉等本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二是助力全域旅游,围绕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焦作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金融+旅游”的特色品牌,同时助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信贷产品20多个,今年年初以来已投放支持云台小镇、太极小镇、老家莫沟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2亿元,支持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园、农家乐、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143个、金额5279万元。三是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共支持贫困户3889个、金额1.7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399人,并支持带贫企业31家、金额4.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563人。
坚持创新驱动,在延伸服务内涵上下功夫。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求创新,先后开办企业仓储抵押贷款、小微企业主创业贷款、活禽抵押、汽车合格证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两权”抵押等贷款业务,为涉农企业融资提供了多种途径;另一方面在金融服务上促创新,实行流动服务车常态化进乡村,加大金融自助机具布放力度,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增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引领,在工作推进保障上下功夫。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把抓好党建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强化“党建+”意识,实施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服务,深入推进“银政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建立党建质量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创新党组织工作开展方式,推行党支部联系贫困村和“党支部+基地”等模式,把党建工作链条延伸到每个领域,引导党员干部融进去、帮民富、解民忧,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坚持考核管理,在落实组织责任上下功夫。市农信办和各农信社(农商银行)均成立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实行“一名主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多个部门协作、一套班子包抓”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市农信办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对各农信社(农商银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在贷款规模和投向、自助机具布放、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向农村地区、涉农领域倾斜,真正把发展重心和工作导向转到服务乡村振兴上。
“下一步,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全力抓好信贷投放、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生态环境、减费让利五项重点工作,推动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特色旅游、宜居乡村、脱贫攻坚五个方面实现转变,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市农信办负责人卫龙奎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