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近日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据中国政府网)
因为一部电影引发的社会舆论而作批示,李克强总理可能是第一次。足见电影反映的问题真实性,与民生的贴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神油店老板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的故事。收获巨额利润的他,面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癌症患者,极力想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摆脱痛苦。他倾其所有,尽可能让癌症患者买到廉价、有效、救命的抗癌药物,所以被冠以“药神”的称谓。但是,“药神”面对众多的癌症患者,还是显得无能为力,最终身陷囫囵……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不是“药神”。
“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有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影片中的这句话直击人们心底,引起大家共鸣。一旦患癌,面临的问题是没钱、药贵,绝大多数家庭负担不起,就会出现电影里的种种悲剧。所以,癌症患者关于进口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的问题,才是引起社会包括李克强总理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比如,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通过降税促进药品降价;鼓励抗癌创新药进口,防止“药”以稀为贵;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让病人吃药少花钱;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多措并举消除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加价,等等。这些都是解决癌症病人买药难、买药贵的“处方”。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
能够救民众于苦难的“神”不可能是某个人、某个群体,也不可能是某个经济组织,而应该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策——政府制定实施有效的政策才是治本之策。作为政府组成和政策实施的“有关部门”,其态度和执行力很重要。政策落得实,就会“药到病除”;政策落不实,就会空有一剂“药方”。所以,谁是“药神”?“有关部门”才是“药神”。只是说,“有关部门”有没有一个神油店老板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