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韩佳敏、闫云霞)“西小仇村实施日光温室大棚到户增收项目,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以此拉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同意实施此项目。”“经过脱贫责任组及村两委考察后商讨,又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我们同意实施此项目。”“一定要选择符合用地条件的地块,并充分考虑群众的用水及出行问题,同意实施此项目”……
7月16日18时,孟州市赵和镇政府会议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这里正在召开该镇2018年度第一批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会。该镇党委书记、八个贫困村责任组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镇司法、水利、纪检、土地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激烈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全方位分析项目优劣,一次次将讨论推向高潮。
扶贫项目干不干,评审会议说了算。为了使扶贫项目更合理、更民主,赵和镇建立了项目评审制度,由镇主要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和该镇司法、纪检、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评审团,对每个申请项目在实施前召开专题评审会,通过项目阐述、可行性分析、提疑答疑等流程进行集中评审,最后进行判断,确保扶贫项目更科学,带动性、长效性更强,且发挥最大扶贫效益,最大化造福群众。
“通过召开项目评审会,大家可以民主科学地分析相关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必要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每一份收益都惠及群众。”该镇党委书记李嬿说。
通过推行该制度,大家能对所有项目加以客观评估,对扶贫项目进一步推敲、细化,明确每个项目能带动多少户、增收多少人,提高项目选择的针对性、实效性;能够引导后续项目开展,预先对相关项目的规范性、精细程度等进行标准化约束,既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更能保证实现预期效益。
推行扶贫项目评审制后,大大提高了赵和镇实施扶贫项目的效率。截至目前,该镇已有西小仇温室大棚、下坡村冷库建设、坡掌农田灌溉水渠等8个项目通过评审,准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