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孝敬蔬菜乡,绿色有机特色强。规模经营好处多,合作社里把业创。电商扶贫真不赖,‘一亩田’上来卖菜。‘燕子’筑巢‘博爱源’,带贫致富乐开怀。”近年来,博爱县孝敬镇博爱源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王燕,在传统蔬菜种植中嫁接电商元素,拓宽村民脱贫致富路的故事传为美谈。
博爱县孝敬镇是全国十大蔬菜之乡,全镇5.3万亩耕地中有3.5万亩种植蔬菜,全镇28个村中有20个村以种植蔬菜为主。土生土长的孝敬人王燕,长在“蔬菜镇”、吃着“孝敬菜”、耍在“蔬菜园”,对当地蔬菜情有独钟。
“俺这儿的菜就是好,绿色有营养。”王燕深知,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把家乡蔬菜做大做活做强,将这一特色产品打造成特色产业是她多年来的“小心思”。
2009年,王燕在孝敬镇中内都村牵头成立了博爱源合作社,以蔬菜生产、简易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并注册了“博爱源”“孝敬”2个蔬菜商标。该合作社大力开展“互联网+”,通过“一亩田”APP发布销售信息,成交量和收益率大幅提高,每年至少50万公斤蔬菜由电商渠道卖出。该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蔬菜标准园”“全国设施农业与技术示范单位”“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荣誉称号。
“3年前,俺在博爱源合作社承包了一个半地下温室大棚,每年能收入6万元至8万元。最省心的是种出来的菜供不应求,博爱源通过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全国的客商主动找上门来收菜,大大节约了成本。”脱贫户宋晓玉讲起自己的脱贫经历,不禁眉飞色舞。在王燕的带动下,已有28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承包经营、园区打工等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日常经营中,拓宽了增收渠道。
博爱县信息化提升领导小组组长秦旭晨说:“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种菜‘老把式’成了电商‘新农人’,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小物件做出了新花样。孝敬蔬菜成了我县电商扶贫的一个亮点,行情好、价格高,平均每斤高出3毛到5毛钱,极大提高了组织带贫能力。目前,全县539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组织中,300多家融入了电商,带动4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