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冒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武陟县西陶镇党委、镇政府组织所辖各村“两委”干部、网格长和辖区重点企业负责人,依次观摩华康化工、西滑封热电厂、三丰纸业的环保治理情况,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大家参与环境保护。观摩中,观摩人员看水质、查烟囱、听介绍,纷纷为这些环保达标企业点赞。
西陶镇石荆村原废弃亚克力板材厂,两年前已经拆除,管道遗留下的异味,在环保治理“回头看”中,被列入限期整改对象。两天后,环保部门联合跟踪检查,已无残留,被国家环保部当场销号。古城村的田建富,把原来的防水材料加工厂拆除后,建成怀药加工厂,不仅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而且经济效益可观。这是该镇近年来环保转型发展中典型的例子。
工业,是立镇之本、强镇之道。该镇始终牵住发展工业这个“牛鼻子”,形成食品、造纸、化工三个产业集群。传统的工业大镇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认为传统不代表落后,关键看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近年来,我们着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坚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引导各行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水平。”该镇党委书记冯会民直言不讳地说。
该镇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大小企业260多家,只要有利就上,大到上千人、小到几个人,可称“万箭齐发”,“散、乱、污”遍地开花。去年以来,该镇为打好环保主动仗,真正从“灰色”发展、持续发展中走上环保发展之路,对于重点户、“硬骨头”,用“铁拳”关、拆、停企业86家,整治规范企业59家。
工业经济发展了,环保的压力与之俱来。该镇党委、镇政府深深知道:环境才是镇域经济的命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是该镇的发展目标,也是该镇的实践。该镇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狠抓环境保护工作。
为把“明星乡镇”打造成环保型明星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该镇在环保治理中,痛下决心,一改过去“脏、乱、差”,向绿色企业型发展,宣传教育全覆盖,组建宣讲“大篷车”巡回乡村;把环保政策编排成小节目,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干部、党员、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利用集会、广播、讲座,发放宣传册,充分发挥“一长四员”的作用,做到宣传镇不漏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让环保新理念洗掉过去头脑里的旧观念,增强全民的环保新意识,从不符合政策不让干,变不符合政策我不干。该镇党委、镇政府专门设立环保微信平台,每天通报治理整改进展情况,激励好典型,呈现出人人争做环保明白人、人人都做环保宣传人的良好局面。
在环保治理过程中,该镇“铁拳”治理。验收一个标准,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发展迟早,无论效益好坏,符合环保政策就要,不符合环保政策就坚决砍掉。古城防水材料厂不符合产业政策,无证经营,当即拆除;东白水联创塑胶厂虽符合产业政策,但未上环保设施,按要求上了环保设施后,生产正常、形势喜人。侯启明厂长说:“以前生产提心吊胆,躲着生产。现在理直气壮敢干了,订单也多了,效益也好了。”
“企业如果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企业。”位于该镇的三丰纸业总经理赵卫平向记者坦言,该公司曾经一度因为环境污染被停产整顿。为了达到环保标准,该公司改变原料结构,将过去的麦草制浆改为商品木浆和废纸浆,大幅减少污染。该公司投资1300万元,对污水进行深度治理,并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泥浆板生产线,处理固体废弃物,杜绝二次污染。目前,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齐全,运行稳定,符合新排放标准。“自从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后,公司的生产成本每天增加近1万元,一年就达300多万元。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是给公司增加经济负担,但从长远发展上看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赵卫平说。
无独有偶。位于该镇的华康糖醇公司,先后投资近1亿元,完成8000吨木糖技改项目、废水废气提标改造项目,年消耗玉米芯近9万吨,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5000余万元。尽管该公司新建木糖母液分离生产线和木糖渣回收生产线,实现生产加工玉米芯产生的废料渣变废为宝,但因排放超标污水而遭到环保部门的强制性整顿。为此,该公司投资880万元,对原有废水深度治理工程进行改造,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排污总量达到规定的控制指标要求。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该镇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树立属地管理意识,明确各村工作重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大意义;严格督导检查,每天在全镇通报整改进度,对要求环境整改的相关单位建立总台账、及时上报,做到不清理彻底不放手、不处理到位不收兵;加强宣传教育,公开重点环境整改和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作为工业强镇,绝不能以污染换增长,环境就是民生、环保就是政绩。”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贾立新说。
环保精准治理。该镇对环保重点户重点坚守、昼夜跟踪,对新出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直至问题解决,达到环保要求、销号为止。目前,该镇在册的企业都能按时间要求整改,日日有进度、月月有成效,治理后的企业无一家反弹。
关、拆、停后的企业,厂址怎么用?人往哪里去?该镇党委、镇政府出台一系列救助措施和扶持环保型企业新举措,开设“涉案”人员培训班,进行“科目”训练。为找准发展新项目、给“能人”有再展示的舞台,该镇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经济“能人”,到周边、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根据村情、人情“对症下药”,使一些关、拆、停的企业“死而重生”,重建“合法家庭”。
关、拆、停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能人”重建了“新家”,还有一些需维护的“家庭”怎么办?一时间矛盾相撞,就有解散的可能。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骨干企业,手续齐全,有问题需要整改。该镇党委、镇政府对这些企业倾心关照,对照问题查排、对照缺点补养。三丰纸业是去年年初国家环保部下达的整改企业。该镇安管办全天24小时跟踪服务,对照下达整改的问题逐一销号,并帮助其一次整改到位,按照要求整改达标,后经环保部多次检查受到好评。
西陶镇的环保诀,念的实在。透过西陶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共赢。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协调共赢。
西陶,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生态之镇已然崛起,一个引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示范区正向我们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