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对于上班族来说,“五险一金”这个专用名词并不陌生。但是,“五险一金”到底是指什么,很多人还是说不清。记者昨日从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了解到,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五险一金”中的“五险”,在国家标准层面有了权威定义。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社会保险术语 第1部分:通用》规定,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参保人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提供物质帮助,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而作为“五险”之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通过参保人、用人单位和政府等多方筹资形成基金,对参保并缴纳费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者,依法提供物质帮助,在其因年老而退出劳动后,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作为社会保险领域的国家标准,《社会保险术语 第1部分:通用》界定了社会保险制度、参保、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待遇、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监督、社会保障信息化9个方面、83个术语和定义。其适用范围为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领域管理、服务、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而老百姓常说的“退休金”,准确说法应该是基本养老金。根据《社会保险术语 第2部分: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是“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的,用于参保人年老后基本生活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之相对应的是基本养老保险费,即“参保单位和参保人按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
“社会保险业务术语,重在推广应用。”该局负责人表示,不仅老百姓在提及相关术语时能有对应的统一说法,更要求社保经办机构在公文印发、政策宣传以及业务咨询等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服务方面,严格做到术语的规范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