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修武县下发《修武县开展“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第六次工作推进会精神,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该方案明确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这条主线,作好四个宣传,开展九项活动,通过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确保为全面实现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和规划安排,宣传全县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措施,使贫困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经验成效。宣传县委、县政府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推动产业脱贫、金融支持脱贫、教育就业脱贫、社保兜底脱贫、精神文化脱贫、社会帮扶脱贫、精准施策脱贫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和创新经验,着力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导致“不敢脱贫”等突出问题,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和信心。
大力宣传脱贫典型和脱贫故事。宣传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典型和感人的脱贫故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行动起来,进一步坚定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的决心,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不能脱贫”的难题。
大力宣传相关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及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扶贫开发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培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扶贫风尚。
开展“特殊贫困户”精准帮扶活动。组织各乡镇对辖区贫困户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的“特殊贫困户”进行登记造册,分析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讲、心理辅导、科技培训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增强脱贫信心,提升致富脱贫能力。
开展贫困户在校子女精神激励活动。对贫困户在校子女统计造册,针对贫困户家庭的困难现状,结合党建“家长暖心”工程,采取心理辅导、专项救助、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教育引导贫困子女正确面对家庭困难状况,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生活态度,营造“小手拉大手,全家奔小康”的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重点帮助贫困家庭中的贫困儿童、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行“志智双扶”。
开设《我说脱贫故事》新闻专栏。组织新闻媒体深入贫困乡村,挖掘整理依靠扶贫政策和自主创业实现脱贫的鲜活事例及典型,增强贫困户的自主脱贫意识,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开展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围绕脱贫攻坚创作编排小戏、小品、快板、舞蹈、歌曲等相关文艺节目,组建文艺宣讲队,深入各乡村进行文艺节目巡演,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组建先进典型宣讲队。在群众中挖掘选树一批自立自强、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先进典型,组织他们深入群众中现身说法,讲述自身脱贫致富的事迹和心路历程,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开展健康知识巡讲(展)活动。抽调卫生计生部门的健康专家,组成健康服务队或制作健康知识展板,深入全县各贫困村开展健康知识乡村行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模式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家庭。
组建大学生扶贫志愿服务队。积极与焦作大学、澍青医专等大专院校联系,依托学校人才优势,组建一支相对固定的大学生扶贫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各贫困村宣传扶贫政策、传授致富实用技术、传播健康知识、开展义诊等,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致富能力和健康水平。
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通过招募,在全县挑选一批有爱心、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女性,组成“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全县12岁以下建档立卡的贫困儿童开展思想沟通、心理抚慰、物质帮扶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开展贫困户心理帮扶活动。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组织社会心理咨询专家举办咨询讲座,为贫困户提供心理咨询和帮扶,增强脱贫信心。
该方案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志智双扶”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相应组织,安排专人负责,作好组织实施;各责任部门要按照工作具体任务,制订工作落实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和责任人,迅速开展活动,努力在全县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县扶贫攻坚督导组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的督导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好、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行动迟缓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