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该咋办?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矢志不移勇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踏踏实实做实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新就是解放生产力的钥匙。靠科技创新开发氟资源,多氟多崛起为全球无机氟化工行业领军企业。而今的多氟多,手执创新这一转型利器,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发展路径清晰明了。把对氟、锂、硅的研究结合起来,多氟多在边缘交叉学科上领先一步,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新能源行业的华丽转身;
“转”的成效日趋显著。用8年时间研制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材料,多氟多打破外国企业垄断,为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强国梦奠定了基础;
“新”的动能持续增强。从单一的氟化工追踪延伸,多氟多坐拥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新旧动能转换让业界侧目。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企业家精神,则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元素。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直言,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企业家的感知更敏感,调整路径、跨越拐点的意识更强。
曾几何时,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外企垄断,多氟多历经8年打破垄断,让中国不再望“锂”兴叹。而今,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在国内称霸,并畅销海外。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多氟多使六氟磷酸锂的售价从每吨100万元降到每吨10余万元,让锂悄无声息地进入平民时代。
这些年,多氟多始终醉心于氟、锂、硅,进行着这些元素的化学和能源研究。氟是元素周期表右上角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可以称为“化学界的顽童”;锂元素是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最轻的金属元素,可以称为“高能元素”;硅元素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非金属元素,随便抓一把沙子里就含有大量硅元素,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如果把它做到精纯极致,就能创造千变万化的精彩世界,以硅为基的电子信息产业就是一个佐证。
据此,多氟多从生产冰晶石的初级氟化工起家,到开辟六氟磷酸锂的广阔蓝海,再到瞄准打造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抢占世界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的主阵地,视野和境界在对氟、锂元素的深耕中持续升华。
李世江不仅是个实干家,也是个理论家,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现象和工作中总结出“道道”、上升为理论体系。对于自己的“元素经”和多氟多的“发展经”,李世江有这样的表述:多氟多立足氟、锂、硅3种元素,以“氟锂妙结合、氟硅巧分家”为重要手段,研究铝电解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3个电池,构成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3个层次,并追踪研究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三大技术,实现了从氟化工到新能源的完美跨越,即“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车载未来。
而在这一整套理论表述的背后,是多氟多走过的一条艰难但笃定的创新发展之路。从化学到电化学、再到电动汽车,多氟多依靠自主创新创造了许多辉煌:经过20多年的百炼成钢,冰晶石和氟化铝产量双双稳居全球第一;自主研发的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选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2010年研制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现已形成年产6亿AH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2015年收购河北红星汽车,取得电动汽车整车制造资格;2016年年底开始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园,打造新能源的梦想工厂。
无意中与氟、锂、硅结缘,多氟多书写了一个“氟锂妙结合、氟硅巧分家”的行业传奇。
上世纪90年代,敏思善学的李世江无意间看到一份文件——《无机氟化盐发展策略》。这份文件提出,中国无机氟发展的道路不能再走牺牲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萤石的老路,可以利用磷肥副产的氟来做氟化盐。彼时,身为多氟多前身冰晶石厂厂长的李世江发现,厂里居然还一直沿用着原苏联的原始生产工艺——萤石氟铝酸法生产氟化盐。随后,他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千余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在李世江这里诞生了。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和制约我国磷肥发展的“三废”污染问题,而且开辟了新的“氟”资源,节约了国家战略资源——萤石,走出了一条新型氟化工的创新之路。自此,一个个创新产品、一项项技术专利、一条条行业标准在多氟多应运而生,一举成为令国内外瞩目的世界氟化工基地。
创新基因,深深烙在多氟多发展的脉搏上。2008年多氟多建设了年产2吨的六氟磷酸锂实验装置,2009年建成年产200吨的生产线,2013年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投产,基本占领国内市场;2017年已形成年产6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产销量全球第一。六氟磷酸锂的横空出世,为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强国梦奠定了基础。
如今,多氟多人把目光从氟、锂又投向了硅。李世江敏锐地发现,现在是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转变的时代,技术创新也必须在硅基文明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硅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是光伏、芯片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但对硅的纯度要求比较高。多氟多的“氟硅巧分家”,就是以氟为媒介,把高纯度的硅分离出来,制作单晶硅、多晶硅等。
2017年,面临破产的中宁硅业突然闯入李世江的视野,让他眼前一亮。中宁硅业生产的产品有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硅烷和四氟化硅,这3个产品用在半导体、液晶面板和光伏行业,产品质量都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当其破产消息传出时,李世江数度登门,用诚意打动了中宁硅业的高管。今年3月份,两个技术创新型企业牵手合作。
2010年,多氟多研制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如今已形成年产6亿A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2015年7月,多氟多收购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了电动汽车整车的生产资格。2016年11月,多氟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园在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配套项目,是中国制造2025智能工厂,更是李世江和多氟多人的梦想工厂。
“创新没有回头路,强烈的创新愿望比创新更重要。”李世江笑称多氟多人创新“上瘾”,已经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在研发半导体原材料时,多氟多开发出电子级氢氟酸生产新工艺,同时建立万级清洗、千级灌装、百级分析室、电子级自动灌装线,再次打破我国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化学品的“世界级、中国造”。电子级氢氟酸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清洗和蚀刻,是微电子行业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
令人尴尬的是,技术创新虽然成功了,市场开发却遇了冷。难题何解?在六氟磷酸锂研发推广过程中与国外企业较量过的李世江说:“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一方面要给时间,另一方面还要给政策,只有打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变,是多氟多永恒不变的规律。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问前路,创新永远在路上。执着创新已成为一种原动力,推动着多氟多的转型。同时,多氟多的转型,也正浸润成为一种文化惯性,催生出持续创新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