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佛山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创新驱动、金融服务转型升级的理念,结合佛山实际,出台系列金融政策34项,围绕完善金融体系、促进直接融资、优化间接融资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金融政策框架体系,涉及银行信贷、保险创新、企业上市、股权投资、债券发行、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科技金融、金融人才及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等各个领域,以金融改革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孙国利
去年7月,佛山召开全市科技金融大会,提出3年内引进不少于150家创投机构、引进资金规模不少于250亿元、累计孵化企业超过500家,努力把佛山打造成珠江西岸创业投资集聚高地的目标。制造业大市如何发展金融?只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力促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屡尝“头啖汤”
闯出多个“全省第一”
近年来,佛山不断探索金融创新之路,从思路创新到先行先试,屡尝“头啖汤”。
说起“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理念,已不算新鲜,但确是由佛山在广东省内率先提出。2014年2月,佛山出台《关于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佛山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佛山在金融创新方面闯出多个“全省第一”,包括率先推出《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债券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债券融资扶持暂行办法》,通过债券融资创新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在广东省首家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细则》,在保证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广东省首个“互联网+众创示范区”,采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广东省首家出台《扶持股权投资若干意见》,有效促进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
此外,为缓解中小企业“续贷”难题,2015年2月,佛山在广东省首家设立15亿元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佛山市卫欧卫浴有限公司就是这项资金的受益企业之一。“申请便捷,大约一两天即能放款,利息很低,能有效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给企业带来很大帮助。”该公司财务总监古小英算了一笔账,以100万元贷款为例,一两天内利息只需1000元左右,折合利率约为万分之二,而此前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利率约为千分之六。
佛山市金融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该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累计转贷2098笔共212.45亿元,惠及1185家企业。
编织“金融政策网”
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
产业革命始于科技,成于金融。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相结合,推动“三链融合”,正是佛山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必经之路。围绕这一目标,一张“金融政策网”在佛山逐步铺开,覆盖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多数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推动直接融资,佛山建立了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佛山市促进企业上市扶持办法》等多个指导性文件,规定上市企业最高可获2900万元奖励。同时,该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想方设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佛山中小企业居多。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该市探索建立科技信贷融资体系,鼓励设立科技支行,以信贷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方式,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佛山还提出“两个中心”战略:打造珠江西岸创业投资中心和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一方面,佛山产业转型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在寻找好的投资标的。目前,佛山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正成为吸引风投的洼地。”该市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创业投资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融资租赁能加快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为加快形成“创客+创业+创新”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佛山除全力打造千灯湖创投小镇外,还于去年印发了《佛山市打造珠江西岸创业投资中心工作方案》,决定通过多种政策扶持,把佛山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珠江西岸创业投资集聚高地。
根据《佛山市打造珠江西岸创业投资中心工作方案》,到2020年,该市将力争实现“三个一”:集聚一批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创业投资企业(100家以上),吸引培育一支专业性强的创业投资管理队伍(1000人以上),投资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的领头羊企业(1000家以上)。
佛山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创新驱动、金融服务转型升级的理念,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促使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脱颖而出。
图①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醒狮”机器人。
图②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全国领先。
图③ 佛山市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智能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