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IT时代,如何让农产品搭上“信息快车”?武陟飞地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充分发挥园区入驻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托“互联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唱响精准脱贫“三部曲”,带动贫困群众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探索走出了一条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第一部曲,建立“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模式。该园区的一些企业以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和黄河故道作为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土壤,通过整合武陟特色农业资源,借助“互联网+”,多渠道开拓销售市场,积极打造培育地方名牌。河南慢厨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波说:“武陟县红薯产量高,高淀粉红薯一亩地虽然能产4000公斤左右,但价格不高,批发两毛多钱1公斤,一亩地年收入仅1000多块钱,除去成本,农民挣不了几个钱。”针对这种情况,该公司先后与武陟县三阳、乔庙、谢旗营3个乡镇、37户贫困户签订了红薯采购协议,采购红薯50万公斤,提前向贫困户支付采购款50多万元,预计红薯销售价格将达到每公斤5元,仅此一项就能为3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约200多万元。
第二部曲,建立“互联网+农业合作社”模式。该园区的一些企业通过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紧密合作,既减少了农资采购成本,又促进了农产品增收。焦作市阳光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从事优质小麦、玉米的种植和销售,实现了优良品种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栽培,小麦亩产量最高达650公斤。该企业引进了“云农场”这一知名专业农资互联网平台,使农资产品价格降幅超过30%。该企业还免费提供系列化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全程农技指导,通过帮扶经济作物渠道对接、开放一亩地示范种植等方式,吸纳当地户主、农场主、企业级客户加入,辐射带动周围130个村,种植面积约6.5万亩,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60多人;通过统一的农技服务,使农产品年增收20%左右,使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亩年增加收入300多元,每年增加收入共计500多万元。
第三部曲,建立“互联网+残疾人就业”模式。该园区积极与市残联对接,制订了电商培训方案,重点培训淘宝开店流程、网上交易技巧等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和无人驾驶系统标注众包业务等,为120余名残疾学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让残疾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目标。目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在网上开办了自己的店铺,而且95%以上的新开店铺有了成交。今年,该园区计划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