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丽(化名)来说,大夏天给街头的推销员买一瓶饮料,是出于热心肠,然而她发现,推销员随后将这瓶饮料试图以10元钱的价格卖给路人。近日,在四川成都蜀西路附近的遭遇,让张丽觉得自己的爱心被利用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很简单:市民张丽外出办事,经过一家健身房门口,有健身房的推销员请求她给自己买瓶饮料喝,虽然这样的要求显得很突兀,但善良的张女士还是答应了,并且给三个推销员每人买了一瓶。结果等张女士办完事回来,再次路过健身房门口的时候,三个推销员竟然要把张丽送给他们的饮料,以10元一瓶的价格卖给她。
相信谁碰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因为自己受到欺骗而心生不满,甚至是愤怒。要求陌生人给自己买饮料,已经显得不礼貌、很唐突了,相信现实中大多数人会报以警惕心理而加以拒绝。但张丽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就是因为看到对方在烈日下辛苦工作不容易,这说明张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愿意从善意角度理解别人。对于陌生人的善意,每个人都该珍惜与呵护,而不是用骗局去伤害他人,甚至因为欺骗成功而洋洋得意。
事后记者通过采访得知,这是该健身房进行的一项营销培训和拓展训练,就是让推销员请求陌生人给自己买饮料,然后以更高的价格把饮料卖出去。先不说这样的拓展训练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有助于锻炼推销员的工作能力,单说这种建立在欺骗陌生人的所谓训练,首先就是一种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企业对市场效益的过度追求,类似这样的企业培训、拓展训练越来越多,有企业内部组织的,也有委托给专业培训公司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企业培训和拓展训练,都应该顾及被培训者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同时尊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有些拓展训练,为了惩戒或者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极尽羞辱之能事,早就备受舆论质疑。
而一些需要借助市民来完成的培训和训练,则直接把市民当成了道具,不惜以欺骗的手段完成训练。这不但会让当事人受到感情上的伤害,而且通过这种手段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员工,还有可能用类似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客户。
说到底,企业拓展训练不能没有道德底线,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否则,这样的培训就是不道德的,就是见利忘义的无耻之举。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