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饭店的蔬菜,全是大棚里的有机绿色蔬菜,保准让你吃得营养、新鲜又健康。”7月31日中午,温县武德镇亢村一家名叫“连喜生态园”的农家乐里,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当天,是贫困户杨明和李娟的饭店“连喜生态园”开业的日子,前来道贺的村民络绎不绝,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干部也专门为他们送来了贺礼。
“我有厨师手艺,俺这农家乐开起来,我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不仅我们一家子的生活有了希望,还能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杨明一脸兴奋地说。
其实,这一天不仅是杨明和李娟夫妇俩新生活的开始,也是市教育局党组和驻村扶贫干部期盼已久的日子。
杨明和李娟一直靠打零工生活,家里没有稳定收入。因为经济拮据,多年来,杨明一家四口一直和两位老人住在狭窄的旧房子里,随着两个孩子年龄的增长,六口人住在一起显得越发拥挤和不便,盖新房变得迫在眉睫。
要盖新房,可又找不到发家致富的门路怎么办?市教育局党组非常重视杨明一家的生活困境,并多次开会研究,按照因户施策、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的原则,帮助他们寻找脱贫门路。
“杨明干过厨师,可以开个小饭店,只要经营得好,不仅能脱贫,还能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市教育局驻亢村帮扶队员崔杰说。
从2017年年底开始,市教育局驻村干部就开始帮助杨明和李娟规划以“饭店+居住”为一体的新家。这个新家一楼用来经营饭店,二楼用来居住,不仅一家人住房问题解决了,还可以在自己家创业。
今年4月份,新房建成后,杨明和李娟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外债累累,没有资金做支撑,饭店迟迟无法开业。市教育局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多方协调,通过金融扶贫户贷户用政策,为他们贷款3万元,作为饭店启动资金。
事实上,让贫困户通过自己创业脱贫,并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的扶贫模式,是市教育局在扶贫工作中探索的一种创新工作方法。在亢村,除了杨明夫妇外,市教育局驻村干部还帮助两个盲人开了按摩店。
“扶贫先扶志,只要贫困户有了脱贫的勇气和志气,找准了脱贫的路子,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一条脱贫之路。”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第一书记张超峰说。
上图 杨明和李娟在后厨做饭。
本报记者 李文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