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怎样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来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如何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点、形成新动能?近日,我市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供应链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明确的发展目标凝聚全产业力量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市要打造一批适合市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构建覆盖重点特色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2个左右供应链创新领先县(市)区和一批供应链创新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供应链在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建立完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我市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作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农业供应链体系;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衔接和统一,建立基于供应链重要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机制。
促进制造业供应链实现“三化”发展
我市将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支持企业及相关组织建设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交易平台,提高产业协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构建一端对接个性化需求、一端对接生产的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平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重点行业供应链体系的智能化,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发展。
推动流通业创新转型
我市商务、发改、工信等部门将鼓励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构建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分销等一体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鼓励住宿、餐饮、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行业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城市居民生活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集智能交通引导、信息推送、消费互动、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现有弱小、分散的供应链资源,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
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
各金融机构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提供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我市还将建立供应链金融操作规范,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强化对行业前景、市场动态、核心企业经营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研判,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各阶段监督审查,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专业化运作,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倡导发展全过程绿色供应链
我市将大力倡导绿色制造、绿色流通,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流通环节推广节能技术,以大型商场、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企业等为重点,培育一批集节能改造和节能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绿色流通企业;推动绿色仓储发展,建立绿色物流体系;鼓励生产回收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建设线上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