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
这是情系民生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动员号令。今年年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1月份,我市配合省河长办做好水利部中期评估工作;3月份,组织完成市级河长制验收工作。5月23日,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巡河时指出,要坚持和加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共治共护的工作格局。5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巡河时要求,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职尽责,深入开展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内容的“五水共治”活动,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市领导率先垂范,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周密安排部署。截至目前,全市1780余名河长全部上岗到位,并多次开展巡河工作。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6县(市)区“一河一策”方案基本编制完成,市级“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从“母亲河”黄河到小河流,我市每条河流都有了“健康守护人”。各级河长认真落实省总河长1号令和河长巡河工作制度,积极履行河长巡河等工作职责。市第一总河长、市委书记王小平,市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多次巡河,指导工作开展。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市级河长巡河19人(次)、县级河长巡河272人(次)、乡级河长巡河3719人(次),河长巡河成为新常态。
身边的河在变。温县祥云镇闫庄村村民王芳看到村旁新蟒河河道里的垃圾被清除,并覆盖防尘网以保持河道持久清洁后,感慨地说:“河长上岗,河道变样!”温县将河流清洁纳入县委“五位一体”考核,有力地促进了河流清洁工作的开展。放眼全市,按照省河流清洁百日行动工作安排,我市已清理河道496公里,清理违章建筑1.13万平方米,清运河道垃圾29.6万立方米,清洁水面16万平方米,河道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湖的最后关口。为解决现状情况不明、监管权责不清、设置布局不合理、监测能力和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我市制订了《焦作市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先后两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目前,全市共排查登记各类入河排污口305个,其中规模以上32个、规模以下273个。
针对黄河、沁河采沙问题,焦作河务局积极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采沙行动,共取缔非法采沙场31处,拆除或清理采沙船只101艘,拆除采沙场管理房及违章建筑60多间。截至目前,全市74处采沙场已有70处停采,其余4处正在清理中。
在上述专项行动中,武陟县创新工作机制,在全省首家成立县级河道综合执法大队。该县河道综合执法大队集中开展河道综合执法整治活动,对新发现的倾倒垃圾,非法采沙,新建、改建入河排污口,非法建筑等各类危害河道安全的违法行为,责令违法当事人立即或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进行查处。
河长制建立之后,我市稳步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6月份,全市4个省控河流责任目标断面持续稳定达标,达标率100%,为全省唯一达标率100%的地市。
今年,我市计划投资40亿元开展岸线修复、引水补源、绿化建设等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我市先期开工的李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长度2.85公里,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堤防工程1300米,开挖土方6.19万立方米。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市列入2018年整治任务的75家畜禽规模饲养场,已完成粪污治理配套工程建设26家,在建49家。
我市结合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以“焦博修”水系连通工程、引黄入焦、孟州生态水系工程、博爱水系工程、沁阳“三水润沁”水系建设工程、温县环城水系建设工程等示范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水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0余亿元。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建设项目计划完成绿化面积144.5万平方米。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在城市主干道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部位先期开展绿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50余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7000余株、草皮近20万平方米。大沙河城区核心段生态治理项目计划绿化5649亩,目前已完成微地形整理1100亩,改良土壤600亩,完成绿化面积5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