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三年里,田间地头、村前屋后总会不时地闪现出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检察蓝”,肩负着“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的重任。
不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他们都坚持奋战在孟州市南庄镇南庄村、温县张羌街道陆庄村、修武县五里源乡钓台营村、沁阳市覃怀街道小王村……
“一把手”的常常牵挂
孟州市南庄镇南庄村是市人民检察院的结对帮扶村,如今,对于南庄村村民来说,在村里能见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孟国祥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村民们说“就像走亲戚一样,隔三岔五他就来了”。
2017年7月6日,孟国祥又一次深入南庄村调研扶贫工作。当天下着瓢泼大雨,他轻车简从,一到村就忙着了解村里的扶贫情况,并嘱咐村“两委”和驻村干部要着眼精准帮扶,在困难户的选定上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慎重甄别,对符合困难标准的要认真登记建卡,精准帮扶到位。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孟国祥又一次来到南庄村,为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上党课,第一时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基层。
在孟国祥的带动下,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及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都把“常回村看看”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每个月,市人民检察院都会派一名党组成员到帮扶村进行调研。
修武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海军更是主动当起了村企联合的“协调人”,2018年7月,他带领帮扶村五里源乡钓台营村村干部及包村干部走进修武县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就村企对接建立肉牛饲养基地以及劳务用工等情况进行初步商讨,为该村经济发展谋出路。
第一书记的“薪火相传”
2018年,市人民检察院驻孟州市南庄镇南庄一村第一书记周大力驻村期即将届满。三年来,他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可谓成绩显著。
他协调市三家医院为群众义诊1000余人次,为村民赠送健康手册130套;栽树4000余棵、打生产用井23眼,修建村生产路1000余米;协调60余万元2.5公里的道路硬化项目已施工完成,协调天然气进村项目已建设到位;协调救助资金为村里生活困难的家庭和群众解决就医、住房、入学等问题,其中,协调资金8万余元为贫困户盖起了惠民超市,用于发展家庭副业,从根源上使之永久脱贫。
周大力也因此被评选为全省、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这让接替他驻村的新任第一书记范超压力不小。一进村,范超便走访党员、群众,为他们上党课,帮助村里植树造林。最近,在他的组织协调下,村“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温县张羌街道陆庄村,派驻该村的新任第一书记韦宇接过驻村届满第一书记杨全应的接力棒,一样干得热火朝天。作为“80后”,韦宇抓工作点子多,在村里成立了“格致书院”,自费数千元购买《国学经典》《毛泽东选集》等书籍供村民借阅,并举办太极拳培训班,义务教村民和小孩儿习练太极拳。
不仅如此,他还团结村“两委”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8亩的惠农果园。劳力不够,他就发动乡亲们和市人民检察院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甚至全家齐动员,父母来锄草、妻儿去卖瓜,许多村民说:“韦书记一人当书记全家来干活儿,我们村又多了这一大家亲人。”
“检察村官”的优势体现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的天职是执法办案。在驻村帮扶的同时,他们不忘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把驻村帮扶与检察工作结合起来干。
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开展的送法下乡活动,送法到乡镇、到学校,先后组织干警到孟州市南庄镇南庄一村捐赠法律书籍2000余本,为学生赠送法律书籍1500余本,组织法律宣传5次,调解矛盾纠纷11起、法律纠纷3起,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2015年,针对所驻的沁阳市覃怀街道小王村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腐败、班子软弱涣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等问题,沁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处了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贪污征地补偿款案,及时追回补偿款17万余元,并发放到少得补偿款的群众手中,同时,提出配齐配强“两委”班子的建议,覃怀街道党工委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后,驻村帮扶队及时组织新任村“两委”成员到检察机关预防职务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协助村“两委”制定完善了《小王村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具体办法》《关于决策风险评估的管理办法》《关于决策实行风险责任制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制作了11块展板,广泛宣传,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改善了干群关系。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如今,查处职务犯罪已不再是检察机关的一项职权,但当年沁阳市人民检察院为该村留下的廉政“种子”已然生根发芽,新的村“两委”班子和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成为“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