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网建设一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多年来,该公司合理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加大贫困地区电网投资力度。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共完成5285眼农田机井通电,226个中心村和190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网改造两年攻坚”任务,累计解决存量低电压用户3.8万户,智能电表覆盖率达100%,县域居民户均配变容量2.35千伏安,位列全省第一。其中,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2.6千伏安,全面超过国家关于贫困村的电力脱贫标准。
2017年8月,市委书记王小平作出批示,对该公司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该公司的经验;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41期《河南政务督查》以《落实责任,主动担当,高效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为题,印发了该公司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做法。
助民为民 精准扶贫
“国家电网改得好,农民实惠真不少。电压足,出水大,老天再旱都不怕……”武陟县木栾街道后牛村村民冯文军自编自写的快板,在村内、村外广为流传。
电网改造前,冯文军种的2.5亩提子经常是浇一次水要等上十几天才能再浇一次水,有时候果子还没结出来就旱死了。2018年4月22日下午,笔者在提子园见到了正在施肥的冯文军。此时,武陟已有大半个月没有明显降水,园子里的土地已经干旱。冯文军停下手上的活儿,坐在地头抽烟,悠闲地和笔者拉起了家常。
“这要是以前,我肯定在为春季能不能给果树浇水闹心,哪有工夫坐这闲聊。现在用电太方便了,刷一下卡,电就通到了井台,想啥时候浇水就啥时候浇水,连电工都不用麻烦。这两天先把肥施了,等过几天再来浇水。”
冯文军说:“现在,用电没有后顾之忧了,浇地时间和电费都减少了一半,我把提子的种植规模又扩大了一倍。” 从普遍服务到精准扶贫,从基础扶贫到产业扶贫。这几年,该公司相继发展了博爱县金城乡西张茹村桃树种植、修武县西村乡金岭坡村民宿文化旅游等8个村的扶贫产业项目,创造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平均每年为全市低保户、五保户减免电量880万千瓦时,返还电费490万元。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该公司将继续把电网扶贫的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把实现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景放在心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