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扶贫政策改变了俺家的生活,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的关心让俺对以后的生活有了盼头。”8月13日,温县岳村街道工茂街贫困户刘文香谈起现在的生活状态,一脸喜悦地说,“他虽然离开俺社区了,但他和俺这些贫困户的情分可没有断,还是和以前一样,隔三岔五就会到家里看看!”
扶贫扶到根上,扶到点上,扶到群众心坎上。近两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服务农业发展、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基础电费返还政策和“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计划等,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助力定点扶贫县人口全面脱贫。
电网改造 精准发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要求“加快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省委、省政府将农网升级与交通扶贫、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作为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四大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网助推脱贫工作,将其列入焦作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并列为重点工作进行管控。
为全面加强领导,国网焦作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针对焦作190个贫困村、43个深度贫困村,精准排查贫困村电网改造信息,及时研究解决改造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资金和资源投入。建立健全长效协同机制,下达基层单位扶贫工作任务,跟踪、监督工作推进情况。该公司总经理李大鹏说:“要切实把贫困群众装在心中,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目标,把群众是否满意当成衡量扶贫工作好坏的标准。”
孟州市槐树乡汤庙村是一个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人的贫困村。针对该村用电实际情况,该公司为汤庙村量身订制了一套改造方案:新建配电台区2个,增容400千伏安,新增10千伏线路520米、400伏线路3600米,更换智能电表245块。
崭新的配电柜、错落有致的供电线路、整齐划一的电杆,各家各户墙上透明的表箱、白色的管线,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在用电方面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户外烈日炎炎,走进村民赵立敏家中,客厅里一台柜式空调正在运行,让人顿觉凉爽舒适。女主人正在厨房用电磁炉做饭。“这都是农网改造带来的便利。过去每到正午,连电扇都转不起来,更别说用空调了。现在好了,电压很足,俺家一下子安装了4台空调,同时使用都没有任何问题。”赵立敏一脸兴奋地说。
项目投放 精准施策
电网企业如何才能揪出贫困农村的“穷根”,出实招、见实效?该公司结合自身优势,按照省、市、县三级脱贫工作安排,挑选8名党性强、作风正、能吃苦、肯奉献的优秀干部派驻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加大帮扶力度,开拓扶贫产业,助推贫困村脱贫摘帽。
温县供电公司员工陈睿是温县黄河街道下石井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二天他就带领工作队成员逐户走访,了解村内的基本情况、375户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了解到该村用电紧张,陈睿和村干部逐条街排查高低压供电线路安全隐患,及时统计线径细、线路老化问题,并结合村内供电现状,列出整改计划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
通过积极努力申报,下石井电网改造列入“小康电示范县”项目建设。2018年,下石井村工程建设投资70.8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0.2千米、0.4千伏线路2.04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台,总容量200千伏安。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会尽我所能为村内百姓谋幸福。”这是陈睿驻村以来常说的一句话。
6月13日,焦作本地气温达到39摄氏度。在博爱县清化镇太子庄村,20多名施工人员顶着高温,有条不紊地放线、上杆、固定……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稍有间隙,他们赶紧跑到一旁,三下五除二喝下一大碗绿豆汤。为了赶在6月30日前完成改造任务,他们每天4时多天刚蒙蒙亮就开工,晚上9时才收工。
“我们的施工人员太辛苦了。”博爱县供电公司配网管理中心主任吕玮斌边说边打开手机,展示他在施工现场拍摄到的画面:3名施工人员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吃力地拉着导线向前行进。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网建设一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多年来,该公司合理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加大贫困地区电网投资力度。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共完成5285眼农田机井通电,226个中心村和190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农网改造两年攻坚”任务,累计解决存量低电压用户3.8万户,智能电表覆盖率达100%,县域居民户均配变容量2.35千伏安,位列全省第一。其中,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2.6千伏安,全面超过国家关于贫困村的电力脱贫标准。
2017年8月,市委书记王小平作出批示,对该公司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该公司的经验;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41期《河南政务督查》以《落实责任,主动担当,高效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为题,印发了该公司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做法。
助民为民 精准扶贫
“国家电网改得好,农民实惠真不少。电压足,出水大,老天再旱都不怕……”武陟县木栾街道后牛村村民冯文军自编自写的快板,在村内、村外广为流传。
电网改造前,冯文军种的2.5亩提子经常是浇一次水要等上十几天才能再浇一次水,有时候果子还没结出来就旱死了。2018年4月22日下午,笔者在提子园见到了正在施肥的冯文军。此时,武陟已有大半个月没有明显降水,园子里的土地已经干旱。冯文军停下手上的活儿,坐在地头抽烟,悠闲地和笔者拉起了家常。
“这要是以前,我肯定在为春季能不能给果树浇水闹心,哪有工夫坐这闲聊。现在用电太方便了,刷一下卡,电就通到了井台,想啥时候浇水就啥时候浇水,连电工都不用麻烦。这两天先把肥施了,等过几天再来浇水。”
冯文军说:“现在,用电没有后顾之忧了,浇地时间和电费都减少了一半,我把提子的种植规模又扩大了一倍。” 从普遍服务到精准扶贫,从基础扶贫到产业扶贫。这几年,该公司相继发展了博爱县金城乡西张茹村桃树种植、修武县西村乡金岭坡村民宿文化旅游等8个村的扶贫产业项目,创造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平均每年为全市低保户、五保户减免电量880万千瓦时,返还电费490万元。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该公司将继续把电网扶贫的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把实现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景放在心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