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后”上班族,家住四季花城小区的小陈曾为每天早上去哪家早餐店就餐苦恼了好一阵子。“早餐是维持一天工作好状态的重要纽带,所以我十分注重早餐质量,但到一些环境差的早餐店吃饭,这一天都会因早餐质量而担忧不已。”小陈告诉记者,现在他没有这些顾虑了,因为这段时间,自己家附近突然多了许多“星级”早餐店,坐在这些经过严格评比后的早餐店就餐,让他感到十分舒心和放心。正因如此,小陈说,他对当前全市开展的“四城联创”工作十分支持。
小陈所说的经过严格评比让自己放心的早餐店,是我市当前开展的“比一比、评一评,为四城联创添光彩”活动(以下简称“比评活动”)整治的一项内容。该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沿街门店、窗口单位等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社会氛围。作为广大市民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市“两小门店”(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的治理创建不仅关系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更是“比评活动”的关键环节和全市“四城联创”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当前,我市城区共有“两小门店”5641家,不同于大型餐饮店和商业超市的“两小门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管理上的复杂性。如何突破“两小门店”日常管理上的难题,从而引导商户和群众共同参与“四城联创”?作为“两小门店”治理创建工作的承担部门,自6月份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积极带领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比评活动”,以多种形式评出先进,评出差距,评出动力,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商户和群众的积极性,不仅扭转了广大门店负责人被动参与创建工作的局面,还进一步提升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在这方面,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突出、效果显著。
山阳区共有1827家“两小门店”,自4月份我市全面开展“四城联创”工作以来,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以引导商户共创共建为切入点,制定了“流动红旗”制度,即该局以路段为单位,从每个月参与创建的门店中选出先进和落后,及时在该区“四城联创”工作推进会上公布并现场授旗。“4月份的时候,有300余位门店负责人到现场听了评选标准和奖惩措施,效果很好,到了5月份,就有近千家门店负责人表示要参与创建。”该局副局长樊淑君告诉记者,因人员众多、场地有限,该局当即决定在门店所在路段召开现场会议,向门店负责人集中通报共性问题,要求落后门店负责人现场表态发言,并邀请他们到红旗店进行参观,传达交流切实可行的整治经验。这种“亲民低飞”式的现场会议,既鼓励先进,又鞭策后进,让该区的“两小门店”整治效果十分突出。
在6月份全市“比评活动”全面铺开后,该局主动克服执法人员不足问题,邀请辖区70位门店负责人同该局执法人员两人一组,共组成了70个评分考核组,对辖区“两小门店”进行逐店检查,现场打分,评出红旗店70家、蓝旗店70家,并于当月月底进行“回头看”。评分中,该局要求执法人员按照创建标准,逐项为参与评比的门店负责人和接受评比的门店负责人讲解创建要求。这种以现场正反案例代替口头泛谈空讲、以实地排查代替书面培训的创新之举,既调动了经营者的整治热情,又为贯彻创建标准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极大地激发了该区“两小门店”负责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局累计评选出红旗门店221家次、蓝旗门店174家次。“下一步,我局将大力打造精品街新丰一街,通过评比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全街66家‘两小门店’高标准升级改造,打造一批山阳区食品经营领域的行业标杆,助推全市‘四城联创’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局局长马宏敏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像山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样敢于担当尽责、敢于创先争优,在“比评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显身手、树形象的单位还有很多。解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辖区12条主要路段评选出18家红旗单位和17家蓝旗单位,设置了主副会场,组织辖区内1300多家商户同一时间集中举行颁旗仪式,红、蓝旗单位代表分别发言表态,会后统一组织商户观摩了红旗先进门店;马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打分,在3条街道上评出6家红旗单位、3家蓝旗单位;中站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条主要街道上评出4家红旗单位和2家蓝旗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由局长带队打分,在3条主要街道上评出3家红旗单位、2家蓝旗单位,并对6个基层所的工作进行了交叉互评,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举措,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