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总是怀着非凡的爱做着平凡的事情,陪伴人之生、老、病、死。32岁的王晓利,是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的医生,她用一颗仁心守护患者的健康,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使命,用爱心和奉献创造生命奇迹。
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让王晓利对生命充满敬畏。今年32岁的王晓利已从事心脑血管疾病内科工作8年。8年来,她治了无数的病人。
8月19日,周日。王晓利和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来到了医院。换上白大褂,查看了病例后,她来到病房。
患者刘先生今年70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经常住院,但这是他第一次在内三科住院。刘先生看到王晓利时有点意外地说:“王医生,今天是周末怎么还来医院?”
王晓利笑着说,医生没有休息日。接着,她便询问刘先生夜间是否睡得好,用了新调换的药物后有没有不适……
刘先生对王晓利的问题一一回答后说:“遇到你这么负责任的医生,我的病不吃药也好了一大半。”
刘先生的这句话,逗乐了病房的其他患者,其中一位患者说:“我是这里的老病号,最了解这儿的医生,来这儿看病图的就是一个放心。”
患者对医生的认可,不仅来源于对医生医术的认可,还有对医生医德的认可。
“现在时兴最美这个最美那个,王医生就是‘最美医生’。”刘先生说。
王晓利说,8年前离开校园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她就在心中暗自发誓,要做一名患者认可的好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这些年,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是她最开心的事情,能得到患者的认可,更是让她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晓利是医生也是妻子、妈妈,在家庭和患者之间,她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
在去年隆冬的一个深夜,一个患者在家中昏迷,家属拨打王晓利的电话求助。王晓利接到电话后马上联系医院救护车去接患者,然后把年幼的孩子从被窝里拽出来送到对门邻居家后,就往医院赶。经过一夜的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次日中午王晓利回到家,孩子已在邻居家吃过了午饭。看到妈妈,孩子说:“妈妈,你去救人很棒,我在阿姨家很听话,是不是也很棒。”俨然像个小大人。
看着懂事的孩子,王晓利忍不住泪流满面,但她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不仅要治好病,更要减少患者的痛苦
医学是一门科学,踏实的基本功,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基本要求。王晓利深知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是治病救人的前提。她大学毕业后从未放弃学习,每天锲而不舍地学习专业知识、研读英文原版文献,把科研和临床融会贯通。
王晓利说:“作为一名医生,每天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加薪晋职,而是为了面对病人时有足够的能力去救治患者。”在王晓利看来,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一颗慈悲之心。当面对抢救病人无力回天的无奈时,至少医生可以选择减少患者的痛苦。
今年3月份,一名91岁的患者因病重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值班医生王晓利为其检查后收入该科室。患者家属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拉着王晓利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患者年龄大,患有多种疾病,长年吃药。这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的直接原因是心衰,患者的心脏远远大于正常心脏,功能特别差。王晓利将患者的病情对家属作了说明,并诚恳地告诉患者家属,现在的医学技术无法根治患者的疾病,但她会尽力缓解患者的痛苦。
王晓利的坦诚得到了家属的理解,家属清楚亲人的病情,因为他们已经在其他医院碰了钉子。如今,有王医生愿意给自己的亲人治病,他们已经非常感激了。
患者在内三科住了1个月时间,王晓利每天都会到病床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甚至放弃休息时间守在医院随时对患者的用药进行调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王晓利只为患者做必要的检查,用药方面也非常慎重,她清楚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经不起折腾,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合适的药物,解决患者现有的病情。
在王晓利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心衰和呼吸系统功都能得到了改善,患者出院时,家属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王晓利表示感谢。
王晓利说:“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尊重患者,医学人文不是外在于诊疗的一个‘附属品’,其本身就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为患者祛除病痛
古人云,三十而立。30岁至40岁年龄段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今年32岁的王晓利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在临床工作的8年中,认真工作的她获得多项荣耀:焦作市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医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焦作市医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被评为首届“焦作最美医生”。
王晓利珲先后参与完成了“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科研成果、“临床致病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率研究”科研成果等。
“荣誉不仅是对工作的认可,更是动力。希望用自己所学为更多的患者看病。”王晓利说。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王梦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