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小、人手缺、图书少,这是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通病。然而,近日,记者在解放区图书馆采访时却看到,这里虽说场地不大,但“内涵”丰富,公共文化的服务作用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解放区图书馆报纸杂志阅览室,记者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正在操作报纸杂志电子阅览屏。在他的操作下,《知音》《收藏》《读者》等电子杂志跃然其上,他还顺手将文字放大阅览。
这位老大爷告诉记者:“我刚学会操作方法,真的很方便。坐着看书久了,就站起来在电子阅览屏前看会儿。”他不禁感慨,现在的图书馆很人性化,真方便。
在解放区图书馆馆长薛涛的介绍下,记者注意到几台专供弱视群体使用的智能助视阅读器。将图书放在仪器下,内容就会被放大,读者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实现轻松阅读。
为了保养图书,解放区图书馆还购置了一台智能书籍杀菌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图书进行烘干、杀菌,确保读者舒心、安心读书。
记者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机器。薛涛自豪地说:“目前,这样的机器在焦作市可能只有我们这儿有。”
解放区图书馆的图书数量也是惊人。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扩容”的呢?
据了解,解放区数字图书馆建设硕果累累。目前,除约60万册的馆藏书籍外,该馆还有100万册的电子书供读者免费看,有将近两万集的视频供读者免费视听。
在薛涛的指引下,记者通过手机扫码加载“解放区移动图书馆”APP,其中各类讲座、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丰富内容,令记者爱不释手。
硬件要“亮”,活动更要“亮”。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辖区居民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馆,是解放区图书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最大亮点。
8月18日9时,解放区图书馆内已有琅琅书声。在“快乐学国学”阅读活动中,几位老师正在带领小朋友诵读《弟子规》;在“绘声绘色”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正在与孩子共享同读一本好书的乐趣。
薛涛告诉记者,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这已是解放区图书馆的常态,每逢寒暑假或重要节日,解放区图书馆都会根据节日特点,制定活动内容。目前,解放区图书馆全年可开展活动100多项,服务辖区居民近2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仅今年暑期,解放区图书馆以“清凉假日,书香解放”为主题,开展了8项近50场活动,吸引无数读者。
身处闹区,地方狭窄,解放区图书馆如何为辖区居民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大观园呢?
薛涛说,2015年,解放区区委、区政府以创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将解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区政府“十三五”规划、解放区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解放区十大民生工程等重要工作中,以打造群众身边图书馆为目标,不断整合资源。
政府重视,舍投入,是解放区图书馆的发展之基。
在解放区积极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解放区图书馆在实现社会化、标准化、数字化图书馆的道路上,更擅长沟通外联,发挥平台作用,不断引入社会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比如,在今年的暑期主题活动中,先后有10余家社会文化力量,进入解放区图书馆开展活动。2017年,该馆还牵手辖区学府书院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市24小时书屋。
薛涛深有感触地说,2015年以前,辖区居民都去市图书馆借阅书籍,解放区图书馆资源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近两年来,解放区图书馆真的是越来越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