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截至7月底,义乌已分四批公布取消市内270项证明材料,经过半个月检查和监测,义乌真正实现了“无证明城市”。
相关数据统计,义乌市本地人口80万,在册外来建设者144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各类经济主体超过38万,2017年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交的证明材料达44.5万件。面对这么大的办件量,义乌坚持打造“无证明城市”,体现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这就需要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多为群众想办法,少让群众“跑断腿”。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一更时分:证明并非越多越好,打造“无证明城市”,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负担,无疑是最好的惠民措施。其实,只要愿意去做,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
@绵阳三台县唐加加:“无证明城市”的实现,不仅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流程和成本,而且使之成为亮点,吸引外来投资,对促进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极为有利。
@风开季节:很多事情,并非能不能做,而是想不想做。诸多的证明,令群众不堪重负,取消是众望所归,义乌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江苏日月江南:对于一个经济活跃、外来人口和经营企业众多的城市,义乌真正实现了“无证明城市”,并没有对城市管理带来多少不良影响,说明原先的一些证明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也是不必要的,这样的做法和经验应该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实施。
@王者微小:“无证明”就是执政为民、便民利民的体现。义乌打造好这张个性十足的城市新名片,不仅能展示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而且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推动义乌经济大发展。
@万里箐空:“无证明城市”实现了信息共享,消除了信息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政府部门转变了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
@秋泉12:“无证明城市”的义乌,真正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让百姓少跑腿,甚至是不跑腿,顺应了民意。政府只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才能祛除积弊,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营造一个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活力的试试啊:优化政务服务,决心和能力都得要有。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期待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这些都有赖于政府各个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浙江省义乌市真正实现了“无证明城市”,这是良好开端,期待越来越好。
【下期话题】
志愿者助老换廉价租房
7月以来,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一共新来了14名年轻“住户”。他们每月只需支付300元,就能住进30平方米的“标间”;但有个条件:作为养老院招募来的志愿者,他们每月要完成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
助老可换得廉价租房,对志愿者来说,还是挺划算的。有入选志愿者说,在同等地段,租同样的房子月租金大概两三千元。按2000元算,服务20小时,花300元即可租住,每月可省1700元。如果反向折算成工资,平均每小时就是85元。这样的“报酬”,即使在工资水平较高的杭州,对多数人而言已不算低。有人或许要说,志愿工作就是义工,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要求。这么高的“报酬”,已经不能叫志愿助老,或者说义工了。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