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进一步解决我市市直学校教师编制短缺的问题,继2017年举行大规模的招教工作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今年5月底,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市市直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31名教师的招教公告。经过报名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的层层选拔后,目前招聘工作已接近尾声。8月22日,市教育局召开公开招聘教师分配会,131名已经顺利通过考试的考生,将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自主选择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那么,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教工作呈现出哪些特点?又为我市教育发展解决了哪些难题?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生源好 素质高 高素质人才引进实现突破
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引进高素质人才,是我市加快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一、二线城市的“人才抢夺战”愈演愈烈,尤其是紧邻我市的省会城市郑州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对我市的人才引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令人欣慰的是,在日趋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中,我市今年的招教工作呈现出可喜的现象。报名结束后,公开招聘教师工作平台报名人数共计9628人,网站点击浏览量高达10.5万余人次。经过资格初审,淘汰3015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6613人。
从考生的学历层次看,此次报名人数中研究生学历601人,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4461人。从录取情况看,除了大批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外,还有多名来自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的学生。
“生源好、素质高,是此次招教工作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尤其是来自一些名校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不仅是近年来我市招教工作的一个突破,也必将有效改善市直学校的教师结构,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撑。”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郭宪武说。
事实上,我市今年的招教工作之所以能在“人才抢夺战”中取得“突围”,并在高素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突破,与我市招教工作启动较早和深入高校广泛宣传密不可分。
从今年全省各地市的招教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我市是较早启动招教工作的地市,而且在招教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市教育局就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奔赴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省内各大高校进行宣传,吸引更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参加此次公开招聘。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前,在人才抢挖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招聘教师不仅要早下手、早准备,抢占先机,还要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方面多想办法,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我市教育事业中。”市教育局局长王峙东说。
规模大 人数多
市直学校师资难题基本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划调整工作的开展,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直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市直普通高中存在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师资力量紧缺带来很多教育问题,比如代课教师的工资让很多学校不堪重负、难以为继,此外大量代课教师的存在,还造成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张新有说。
不得不说,对于我市的教育发展来说,招教工作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从2017年,我市举行的焦作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招教考试,到今年招教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招教考试和对388名教师的招录,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市直学校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
近年来,市实验小学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5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600余人,师资力量紧缺一直是困扰该校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2017年到2018年,教育局先后为我校招录了39名正式在编教师,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我校多年来办公经费紧张的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为我校创建省、市级名校提供了保证。”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郭玉珍说。
对于焦作一中来说,在2017年7月之前,该校共有50名代课教师,每年用于代课教师的各项经费支出多达200余万元。通过两次招教工作,焦作一中共招录近70名在编教师,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该校的经费压力,还解决了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岗位晋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焦作一中下一步高考改革的推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我市通过两次大规模招教考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仅为市直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发展难题,也必将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发展质量,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