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对此,在小麻村回族学校任教15年的汉族教师李凌云感触颇深:“2003年教育部门调我来小麻村时,我真的不情愿,一是认为难和这里的学生、家长相处,怕受欺负;二是生活方式不一样,不方便。”
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坚定了李凌云“拿出百分之百的干劲回报村两委”的决心。一次,一名老师管教一名学生,家长因为袒护学生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李和平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对学生家长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这位家长当场给老师道歉。随后,李和平还利用回族群众参加礼拜的时间,在广播里进行了通报。“有村干部给学校和老师们撑腰,我们还能不安心?”李凌云说。
还有一件事就是,为打消汉族教师在村里生活不方便的顾虑,村里和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舒心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逢年过节,村里和学校都要给我们汉族教师发一些牛羊肉表示感谢,李和平书记还自己拿出5000元钱给我们汉族教师作为伙食补助。”李凌云说,“好是互相的,我们用良好的教学成绩作为回报。”如今,小麻村回族学校28名中小学教师中,汉族教师达到27人。
从事建筑行业的高家强对小麻村的印象可谓天翻地覆。2012年,他从网上看到小麻村一个教学楼招标项目很长时间没人报名,尽管以前听说小麻村治安不好,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投了标。此间,有同行提醒他不要干这个工程。待他到工地查看时,小麻村两委已经做到水、电、路三通,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治安环境。施工期间,教学楼项目所用钢管、零碎钢筋以及架扣等物品没有丢失一件。“没想到,在这个学校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没人来找麻烦。”高家强说。
如今,小麻村的教师只要走在街上,村民都会主动问好;看到老师在街边等车,开车的村民会主动停下来询问是否需要捎一程;小麻村老师在路边看到有经文字样的车,招招手,只要说一句“我在小麻村教书”,车主二话不说就会主动把他们送到学校……
采访中,李和平告诉记者,由于村里只有小学,没有初中,加之此前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许多学生到外村、县城上学,家长们操心花钱还有怨言,村干部也感觉很没面子。
2015年,经过村里的极力争取,武陟县委、县政府为小麻村开了绿灯,决定增设初中。满心欢喜的李和平向县委、县政府表态:三年后,村里每出一名考上武陟一中的学生,就奖励给村学校和老师1万元。
“没想到这个目标定低了。”李和平风趣地告诉记者,“原来认为每年能出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头一届就考上了6个。尽管要拿出6万元进行奖励,但我们求之不得呀,多多益善!”
“你可知道,2005年那会儿,村里只有200名左右小学生,2017年超过400名。今年有这样的好成绩,村里又重视教育,秋季招生肯定会更多,周边几个汉族村的家长也有来咨询的。小麻村有希望了,回汉群众真正实现了一家亲。”小麻村村委会主任马长明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目前,小麻村两委正在积极申请、筹措资金,为学校建设实验楼、宿舍楼,还将利用慈善募捐资金、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因为村两委选准了改变小麻村面貌的突破口,让全村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种管理也进一步规范。村里对100余家制革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成两个企业污水处理厂和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生活污水管网相通、垃圾集中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