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她,今年39岁却已在法院工作了20年;她,2017年全年结案数1382件,结案率达98.29%;她,无论是服务审判工作,还是奋战在审判一线,都兢兢业业,认真履责。她就是解放区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简称审管办)主任柳楠。
1997年,柳楠进入解放区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立案庭、政治处工作,2013年任命为审管办主任。
审管办的职责就是管理、监督、监察审判。作为审管办主任,柳楠带领部门同志狠抓流程节点,细化管理,每季度末发布审判运行态势分析,通报全院的审判质效考评情况,对各项质效指标进行打分,重点对考评中被扣分的指标进行分析,提出各指标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每月月底发布审判信息及案件质效评估数据通报表,通报当月的收结案情况、各项考核指标值、体外循环案件清理情况、长期未结案件清理情况、案件信息录入情况;每周一发布审限催办通知,对全院距审限截止日15天以内的案件进行催办,大幅减少了亮红灯案件。
“我要求法官在案件报结时要携卷宗来审管办审批,重点核查卷宗内的信息与系统内录入的信息是否一致。”柳楠说。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才使得该院的流程信息录入差错数为全市最低。
2017年5月,该院组建速裁团队,柳楠成为该院速裁团队的首任负责人,该团队也被称为“柳楠速裁团队”。
初到速裁岗位,柳楠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凭借多年积累的法律功底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一个半月消化案件200起。到速裁团队工作两个月后,柳楠就起草撰写了《解放区法院关于案件素材程序操作规程》,在速裁制度建设上为全市法院树立了样板。
“柳楠速裁团队”采取“1+4+4”工作模式,快审快结简易案件。庭审前,采取电话录音、微信送达等方式,提高送达效率;庭审时,采取“门诊式庭审”和“要素式审判”等特色审判模式,一天审理案件5个以上;庭审后,采用“令状式、要素式”等格式化裁判文书,简化制作,让当事人文书看得懂,判决拿得快。
2017年7月24日,柳楠采用类型化集中审理方式审理了15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通过强化庭审前准备工作,庭审中集中精力审理焦点问题的方式,从开庭到当庭宣判仅用1小时,且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并对法院的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一致称赞。
柳楠平均每天要进行10场庭审,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她的当事人经常坐满走廊。因此,她的开庭方式也被称为“门诊式庭审”。
“作为审管办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审判流程监督、把关。同时,作为一名法官,我会尽全力化解双方的心结,把诉讼的冷漠化为人性的温暖和法律的关爱。”柳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