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小虹村的“慈善幸福院”,王小荣带领十几名“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这里的孤寡老人义务理发、洗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很多人想不到,这支志愿服务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踏遍了武陟县县城及周边各乡镇的100多家“慈善幸福院”,无偿照顾那里的孤寡贫困老人。这支服务队的发起人就是被很多老人称为“好闺女”的王小荣。
今年49岁的王小荣出生于武陟县,受父母行善尽孝的影响,她自小便养成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而王小荣真正走上慈善之路,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
1991年,王小荣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癌,由于病情严重,不得不住进医院,哪知这一住就是七八年,王小荣甚是绝望。
1997年中秋节期间,心情极度沮丧的王小荣决定放弃治疗,出院回家过节。在家门口的垃圾堆旁,王小荣看到了一位衣衫破烂、面容憔悴的老太太在捡拾垃圾,上前询问得知,老人患有眼疾,只能依靠捡拾垃圾卖钱治病。也许是同为病人,王小荣动了恻隐之心。她当即搀扶着老太太到附近的医院治疗眼疾,并给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垫付了4000多元的医药费。
回家后,王小荣也没多想,她早把帮助老人的事儿忘到了脑后。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治好眼病的老太太打听到了王小荣所住的医院,老人特地掂了一篮鸡蛋到病房感谢王小荣。临走时,老太太说的“感谢你”三个字深深触动了王小荣,让她觉得原来奉献爱心、帮助别人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此后,王小荣把在医院的孤独和寂寞,把身体的病痛转化为对孤寡老人的牵挂、照顾,她又先后资助了3位孤寡老人,定期给老人送钱送物,帮助他们洗衣、洗头、理发。
奇迹发生了,也许是帮助孤寡老人让王小荣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王小荣的病竟然好了。她觉得,做好事给她带来了好心情,这是善有善报的结果。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还要做好事。
病好后,王小荣来到当地一家化肥厂上班,每月开工资她都会把钱分给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平时她骑自行车上班,如果有谁需要自行车,王小荣也会无偿把自行车送给他人。有时家人询问起工资和自行车,王小荣都会找借口说“工资丢了,自行车被偷了”。但随着“丢工资”“自行车被偷”的次数增多,王小荣只好向家人道出了实情,家人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被她的做法感动,转而支持王小荣。
在王小荣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她奉献爱心。2012年,王小荣发起成立了“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目前成员已有230人。
多年来,该服务队的志愿者对武陟县的60多位贫困老人进行长期资助,这些老人所在的家庭分布在谢旗营镇的前高村、徐庄村以及大虹桥乡的高东村、高西村、东阳召村、西阳召村、南古村等8个村。每年,志愿者都要给这些贫困老人送去米、油、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在传统节日里,志愿者还给这些老人送去节日礼品。
为了帮助更多人,王小荣在武陟县大虹桥乡黄河滩区租赁流转土地300多亩,设立爱心种植基地,种植石榴、丹参、花生等经济作物,收入全部用于公益慈善行动。王小荣还打算将附近8个村需要帮助的老人集中起来,建立安养院,让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我会继续努力做下去,尽力召集更多的志愿者一起献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让社会充满爱。”王小荣说。
记者手记
记者将采访“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的消息发到微博上后,有很多人私信记者,询问如何加入该服务队,由此可见该服务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王小荣曾是一名癌症患者,她不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还发起成立了“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她无偿照顾孤寡贫困老人、开辟“依地养老、依农养老”新途径、建立公益安养院,用爱心书写着她的温暖人生。社会应多一些像王小荣一样的志愿者,孝亲敬老之风才能够吹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