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推进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温县武德镇亢村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9月,亢村成为焦作市教育局“四帮四扶”对口单位。
几年来,市教育局以党建为引领、项目为支撑,通过“扶志+扶智”,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解决亢村贫困群众创业、就业问题;为亢村新打农用机井16眼;整修亢村泄洪沟和陶沁公路过村道路;新配置400千伏安电力台区5座;2017年,协调资金30万元,新建亢村幼儿园。
那么,市教育局是如何推进亢村脱贫工作的?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如今,在温县武德镇亢村,这个有村两委会干部7人、党员98人、9个党小组的村庄,每周、每月都会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已经形成常态化,很多棘手的问题,都通过党员会议进行协商解决。
亢村的党建工作和脱贫工作密不可分。“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凝聚力,整理资源、合力攻坚,才能激发党建扶贫的内生动力。”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第一书记张超峰说。
2014年,温县武德镇亢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该村有村民789户3355人,当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774人、党员98人,全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土地流转。
面对这样的现状,市教育局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坚持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统揽亢村工作全局。
以党建引领,建强组织、配强班子、严格管理制度、激发内生动力,是亢村脱贫的前提和基础。
市教育局协调资金37万元,对亢村村委会大院进行修缮,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镇党委的支持下,调整村两委会班子,进一步健全党员组织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三资”清查管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务、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扎实推进“设星定级、评星晋级”“一村一单一台账”活动。同时,该局指导村党支部委员与优秀青年结对培养,发展预备党员2人;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村组后备干部;建立亢村党员微信群,让党员特别是在外务工党员能够及时参加组织活动,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在的亢村,谋事的人多了,干事的人多了,把亢村的事办好已成为全村党员的共识。
为了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按照脱贫攻坚“四个一”工作要求,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坚持每周带领结对帮扶党员到村里开展蹲点日工作,指导基层党建、深入农户宣传讲解扶贫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为贫困群众购置电视机、家具,帮助修缮房屋,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此外,该局还成立扶贫政策“一口清”责任组,印制扶贫政策宣传手册1000册,建立亢村扶贫微信群,重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各项惠民扶贫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认识,凝聚民心。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和影响下,亢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局争取资金35万元,为亢村新打农用机井16眼;争取资金27万元,整修亢村泄洪沟和陶沁公路过村道路;争取资金165万元,新配置400千伏安电力台区5座,更新村内供电线路;争取企业赞助5万元,更新村内路灯240盏;争取资金17万元,建成15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25万元,硬化村内入户道路700米。
创新模式
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的勇气和决心
如果说,党建是脱贫工作的根基和依靠,那么,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的勇气和决心,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致富路,才是精准扶贫的要求和目标。
在亢村有一家名叫“连喜生态园”的农家乐,店虽不大,但因为服务热情、菜做得地道,每天都吸引不少客人光顾,这家店是贫困户杨明和李娟一家的生计来源,更寄托着全家人脱贫的希望。
“除了干农活,就是打零工,咱脑子不灵活,也没有技术,想致富难呀!”一直靠打零工生活的杨明夫妇,一度为找不到致富路而发愁。
市教育局党组非常重视杨明一家的生活困境,多次开会研究,按照因户施策、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的原则,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寻找脱贫路。
“杨明干过厨师,可以开个小饭店,只要经营得好,不仅能脱贫,还能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崔杰说。
从2017年年底开始,市教育局驻村干部就开始帮助杨明和李娟规划以“饭店+居住”为一体的新家,今年4月份,新房建成后,因为缺少资金,饭店迟迟无法开业。市教育局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多方协调,通过金融扶贫户贷户用政策,为他们贷款3万元,作为饭店的启动资金。
在亢村,除了杨明夫妇外,市教育局驻村干部还帮助两个盲人开了按摩店。如今,这两个按摩店不仅让两个盲人脱贫,还让其他贫困户有了就业机会,逐步脱贫。
事实上,让贫困户通过自己创业脱贫,并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的扶贫模式,是市教育局在扶贫工作中探索的一种创新工作方法。
“扶贫不仅要精准施策、因户施策,还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充分整合优势资源,走出一条具有亢村特色的脱贫之路。”崔杰说。
项目支撑
以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拔穷根”
扶贫必扶智。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深知精准扶贫不仅要扶知识、扶技能,还要找对脱贫的思路和项目,拓展亢村的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彻底“拔穷根”。
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先发展教育。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工作队刚到亢村时,这里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落后,校舍破旧,校园杂草丛生,整个学校只有几个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7年,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的鼎力支持下,扶贫工作队干部先后协调资金30万元,建设了设施完善、环境优越的亢村幼儿园;投资17万元为亢村小学安装了“班班通”和“同步课堂”信息化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焦作市实验小学与亢村小学同盟化办学,完成了徐堡小学和亢村小学集团化办学;投入5万元为亢村小学学生配备了15台平板电脑和文体活动器材,强化焦作市实验小学与亢村小学开展常态化帮扶教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亢村太阳能资源丰富,市教育局驻亢村扶贫干部协调申请了扶贫到户增收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自筹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筹资80万元建成123KW集中光伏发电站,已发电5万多千瓦时,收益4.25万元,预计年发电15万千瓦时左右,收益13万元左右,80户入股贫困群众每户每年增收1200元以上。
同时,该局争取资金161万元建设生态观光采摘园,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带动15~2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目前,此项目7个大棚种植的黄瓜、西红柿、甜瓜、辣椒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0万多元;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帮助亢村醋厂新建厂区3000平方米,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开发怀药醋、保健醋等新产品,安置贫困人口就业5户6人。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将深入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坚持党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打赢亢村脱贫攻坚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