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推进企业全面发展
不情愿的第一
关于小学新生入学年龄那些事
控近视,要先治“短视”
纪律的篱笆只会越扎越紧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关于小学新生入学年龄那些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对于年满6周岁方能入学的规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赶在8月31日前出生以便实现当年入学,迫不得已提前实行剖腹产、伪造户口簿年龄、先读民办小学再转学……可谓“奇招百出”。为了消弭这些乱象,不少人建议应该为这个规定“松绑”,避免以6周岁为标准来“一刀切”,实行弹性入学制,将上学时间确定为5周岁到7周岁之间,由家长自主选择。近日,“京报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赞同放宽小学新生入学年龄限制。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绵阳三台县唐加加:把限制条件从精确的6岁调整为5~7岁的灵活区间,利于让家长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适时入学,不仅解决了“赶入学”问题,更利于协调家校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风开季节:“一刀切”的入学年龄,肯定会给某些家长带来烦恼。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只能“各显神通”。不妨采取弹性入学,或许能够缓解这个问题。

  @一更时分:无论怎样调整小学入学年龄,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所以,实行弹性的入学制,要做到家长和学校双向选择,既防止扎堆,又避免晚入学。

  @曲微丹:放宽小学新生入学年龄限制,不能只让家长决定孩子几时入学,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新生入学能力测评,从智能、行为等多方面考虑,决定新生最佳入学时间。

  @天道酬秦015:如果一味地将8月31日前满6周岁作为入学门槛,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如果将入学年龄标准划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施弹性化的科学考核办法,替代对出生日期的硬性要求,则具有多重的进步性,对于家长、儿童的益处也更为突出。

  @云盅慢步:对于儿童来说,过早或过晚接受教育,均可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弹性化入学年龄,具有较大裁量空间,实施起来,应严格把握边界线的控制,从而让其发挥积极作用。

  @南蛮小王爷125:让适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这是设置入学年龄限制的初衷,而多少岁为适龄?年满6周岁是适龄,是一个恰当的均值,但不一定要墨守成规。所以,实行弹性入学制,让适合入学的孩子接受教育,并无不妥。

  【下期话题】

  考验

  生活中,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会故意出难题考验另一半。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很无聊,有人认为如果对方给出好的反应,会加深二人感情。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3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9%的受访青年会故意考验伴侣,30.9%的受访青年不会。生活中,45.2%的受访青年会不时提出一些感情问题让伴侣回答,44.8%的青年会从生活中的小事来考验伴侣。46.5%的受访青年认为考验伴侣能帮助自己了解对方,41.3%的青年认为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57.1%的受访青年建议伴侣之间相处要注意互相包容。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