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记录嬗变进程的生动故事。嬗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奋斗目标,还有发展的成就、群众的生活变化。
一路嬗变,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朝阳,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向着打造焦作东部新城的方向,带着群众的期盼,一路向前……
旧貌,正在飞快地变为新颜。马村悄然发生着喜人变化:荒草地修成了游园广场,尘土飞扬的出村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垃圾中转站建到了村口,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爱心驿站等便民服务的提档升级,到农村公路、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家家户户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准扶贫之花在该区贫困村结出丰硕的果实。
走进马村,在乡间小道、在文化大院、在田间地头……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新变化口口相传。核桃、油桃等特色种植生机勃勃,华盛绿能、中科田园光伏现代农业一枝独秀,扶贫工厂、爱心车间发展迅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家,就业技能培训班期期爆满……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转移就业等一系列措施,该区织就脱贫攻坚的“天罗地网”。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党员干部精准扶贫这根弦丝毫不敢松懈。一手抓“输血”,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手抓“造血”,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左右一股劲,成为该区今年年初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基于此,该区以改善村貌、提高收入、消除贫困为目标,采取精准施策、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挖穷根,谋发展。
“曾经孩子学难上,如今校园书声琅;曾经重病欠外账,如今住院有补贴;曾经出村‘水泥路’,如今村道快捷畅……”群众朗朗口诵的今昔对比句子,是该区精准脱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落实转移就业脱贫、产业扶持脱贫等4个专项实施方案和教育脱贫、交通运输脱贫、卫生计生健康扶贫等5个专项方案,打出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用一组组数字见证群众的幸福指数。
总投资4075.8万元的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村138个,覆盖贫困户2472户,项目覆盖率达166.13%;实行“两定制一兜底”健康扶贫模式,对1488户贫困家庭、5688名贫困人员开展“一对一”家庭签约服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149人,发放保教费和生活补助10.43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38人,发放营养改善补助和寄宿生生活补助32.91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300余个,实现贫困户就业369人、残疾人就业103人;筹资101.4万元用于C级、D级危房改造,对够不上C级、D级危房的漏雨户,每户维修补贴2000元;为495户793名贫困户发放低保金79.7万元;为2259名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82万元,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办证48人,实施无障碍改造21户,投入7.23万元为1211名贫困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出资500万元设立区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676户贫困户实施金融扶贫贷款2924万元;15个贫困村和3个已脱贫村道路硬化畅通率达100%,对64个行政村实施宽带网络覆盖工程,实现所有村4G网络全覆盖……
变化在悄然发生,让人心生感慨。该区用实干演绎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变化的不仅是这里的山和水,更是人们的观念和精气神。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奋进的马村,正在扬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风帆破浪前行。
崔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