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22条改进服务管理的新举措,将于2019年一季度之前分期、分批实施。其中,内地居民可在全国范围内异地申请换(补)发出入境证件、申办出入境证件7个工作日内办结等5项便民措施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据《新京报》)
随着互联网政务的发展,不少民众发现,以往要“跑断腿”“磨破嘴”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家里用手指轻点手机就能完成了。行政效率的提升折射出各级政府“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工作理念和实践,也为“互联网+政务”的美好前景写下了民生注脚。
其实,前些年,公安部也出台了异地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便利措施,但由于当时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限制,有关措施设置了附属条件,并不是所有人群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国家移民管理局这次推出的惠民措施,解决了流动人口办理出入境证件“返乡跑”“来回跑”的痛点和难点,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办证负担。据估算,该局这次“触网”举措每年可使270万人次享受到办证便利,仅往返交通费用一项就可节省30亿元。
不仅在出入境证件办理方面,近年来,我国民生服务“触网”步伐全面加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前两天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披露的“随迁子女跨省转学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了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让人眼前一亮。
上行下效。国家层面的“提速上网”对全国各地的带动引领作用日渐凸显:“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到一窗、只跑一次”,贵州集成式服务“减证便民”;“钦州微信报警服务平台”不仅为百姓提供方便的报警渠道,还可精准定位警情发生地;“西安交警权威路况”可提供实时路况查询服务,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放眼全国,民生服务“触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微信开通小程序功能后,民众在微信上通过简单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网络政务服务平台,这让百姓办事更便捷,心里更舒坦。
加快民生服务“触网”步伐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服务理念升级。近日,河南省第一批“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在全省各大媒体相继发布,百姓办哪些事能走“网络高速路”一目了然。这是政府给百姓的便利和承诺,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实现“一网通办”的关键,在于整合业务系统、打通数据通道,实现部门间的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在这方面,焦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市市直44个单位的78个业务系统已实现“上云部署”;在全市建成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办件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与6个省级业务系统和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互联互通……如今,很多城市都在学习我市的先进经验。
我们看到,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快民生服务“触网”步伐,让群众少跑腿、多顺心,我国政务服务的“互联网+”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