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是现实基础。伊尹由于亲眼看见了夏桀的乖张暴戾和荒淫无度,成功谋划了“成汤革命”,亲身参与了推翻夏王朝暴政的斗争,并指导了商汤的开国大业和励精图治,因此他对于夏朝所以灭亡和商朝所以兴起,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伊尹的廉政思想可以归纳为两点:一点是主张“修德配天”。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合乎上天的意志。另一点是“止欲从善”。伊尹也是在继承夏禹“约己为民”廉政思想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商王朝的统治现实。有同志就问了,你说伊尹还堪称“中国廉政教育第一人”,那么,他的教育对象是谁?他怎么有资格对帝王进行廉政教育?他又是怎样开展廉政教育的?教育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其一,伊尹教育的对象是新任小皇帝太甲。其二,他的资格主要由他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的。前边讲过,伊尹的第一个身份是国相,这个不用多说。第二个身份是国师。“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就是商汤让他教正天下并且作天下人的楷模。同时,伊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尚书·君奭》引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就是伊尹作为天的代言人,是连通天和人之间的媒介,所以说他还是太上老师,就是国家的思想导师。第三个身份是太子师保,就是小皇帝的老师兼安全监护第一责任人。伊尹一身三职,对太甲开展廉政教育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其三,伊尹是怎样对一个帝王开展廉政教育的?根据史料记载,主要有这么三堂课:
第一堂课,我把它叫作“训诫课”。太甲刚即位时,伊尹就写了《伊训》《肆命》《徂后》三篇训词,教导太甲如何继承传统、如何修德配天、如何实行德政、如何遵行法治等。因后两篇散失,具体内容无从查考。《伊训》原文比较长,也比较难懂,我就不再逐字逐句解释了。在这篇训词里,主要教育了四项内容:首先,对太甲进行的是革命传统教育。伊尹要求太甲继承商汤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说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话;处在上位能够明察,处在下位能够尽忠;不求全责备别人,对自己经常检点不及他人之处。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又求贤若渴,让贤德之人辅助你们后代。其次,对太甲进行德治教育。说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们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现在我王继承了商汤的美德,不可不考虑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行仁爱于亲人,行敬爱于尊长,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也就是说,只有推行德政,才能获得上天及天下人的认可,才能保有天下,而施行德政就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善举,汇聚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善政。再次,对太甲进行法治教育。就是要恪守祖制,严格遵守商汤制定的《官刑》,最重要的就是坚决杜绝“三风十愆”。《官刑》相当于商朝的第一部反腐败法或是官员的廉政准则。“愆”是过错的意思。“三风十愆”就是三种恶劣风气和十种过错: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作巫风;敢有贪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作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谏、疏远德高望重、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作乱风。这“三风十过”,卿士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这些规定对于下面的小官也要详细教导。最后,警示教育。要居安思危,深刻吸取夏朝灭亡的沉痛教训,敬畏上天、敬畏祖先、敬畏百姓,小心谨慎地履行天子的职责,不能精神懈怠。上天的眷顾不常在一家,作善事的,上天就赐给百祥;作不善的,就降给他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会丧失国家,上天就会取消你的执政地位。这堂课显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太甲一开始还算听话,但少年天子,容易荒唐,很快就忘记了伊尹的训诫,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不听从伊尹的谆谆教诲,开始飞扬跋扈、骄奢淫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