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上,一场普通的戏剧观摩打动了我,让我对古装戏剧有了出乎预料的感觉。这部戏,就是由焦作市艺术研究所胡红兵先生编剧,焦作市豫剧院最新排练的豫剧《韩愈》。
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戏
这部戏围绕唐代韩愈撰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疏的故事为主线,用生动感人的戏剧语言,讲述了唐贞元十九年,韩愈初任监察御史期间的一段催人泪下的反腐故事。
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赤日千里,草枯树干,田地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纷纷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易子而食。然而,皇室宗亲、京兆尹李实为了讨好皇太后,却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瞒报灾情,压制言论,拒绝救灾,造成更加严重的人祸。满朝文武畏惧于李实淫威,无人敢于直言进谏。
让人感觉窝心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欣赏韩愈才华的李实,却主动举荐韩愈到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并且赠送韩愈一支金笔,让他尽情书写华彩文章。
上任后的韩愈意外地看到了李实借为太后庆祝寿诞之名,独裁专制,欺上瞒下,横征暴敛的事实。一边是人生和仕途的知遇者和提携者,一边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韩愈在犹豫中遇到优伶成辅端,他因编唱反映灾情的歌谣遭李实追捕,逃至韩愈府上哭诉冤情。韩愈不忍苍生遭难,冒死出城查访,目睹百姓惨状,忧心如焚,欲上书皇上,却遭到李实百般阻挠。李实为了向韩愈示威,邀韩愈过府饮酒,席间用尽手段,威逼利诱,而韩愈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一个正直官员“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清廉风骨。
金殿之上,韩愈直言不讳,将实情和盘托出。阴险狡诈的李实突然变脸,与宦官俱文珍沆瀣一气,反诬韩愈私藏朝廷要犯。唐德宗明知真相,但慑于太后压力,又爱惜韩愈的才华和忠贞,只能把韩愈贬为阳山县令,明降实保。
韩愈以八品御史之身,直面一品贪官,不惜得罪恩人,不惜冒犯皇上,誓死为黎民百姓请命,展示了韩愈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彰显了韩愈“做人不可无傲骨,做官不可无脊梁”的文人气概和“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担当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生子名韩”的千古佳话。
塑造民族的精神风骨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民族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在古代,是忠君、清廉、公正、疾恶如仇、体恤民情等。在现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的兴衰是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的。丧失了民族精神,一个国家就失去了魂魄,无以立足,无以发展,没有方向和前程。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两个“最能”,既是对文艺功能和地位的至高评价,也是对当前和未来文艺创作的巨大期待。所以,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必须有责任有担当,抛却私心杂念,胸怀大义,不辱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助推作用。
历史上的韩愈是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豫剧《韩愈》以韩愈撰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疏为历史依据,将韩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做人不可无傲骨,做官不可无脊梁”“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三重精神境界依次展现,在人性与责任的冲突,伯乐与千里马的较量,正直与感恩的碰撞中反复纠结,设置了丰富的戏剧冲突,营造了感人的舞台效果。
在这部戏中,韩愈不仅是一个舞台形象,作者还赋予他民族文化风骨的潜在内涵。
写《韩愈》的作者有着很高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对民族风骨的理解和把握深刻到位。这部戏中,作者不仅赋予了韩愈完整丰满的文人风骨,还借韩愈之身,挺起了让百姓看到希望的中国人特有的民族脊梁。
丰满大气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写包拯、写屈原、写海瑞的戏很多,写韩愈的戏剧和影视作品却很少见。这决不是韩愈的思想境界和影响力太小,而是一般的作者不太敢于去塑造一代文宗的艺术形象。
豫剧《韩愈》的编剧胡红兵先生之前主要致力于儿童剧的创作,其创作的儿童电视剧《快乐星球》一直伴随着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这次胡红兵先生倾力创作的豫剧《韩愈》,很好地把握了题材的主旋律高度和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在弘扬中国特色主旋律精神的同时,更是融入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时尚元素。
该剧的人物主线设置,是非常合理并且耐人寻味的。在韩愈和李实的矛盾冲突中引入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寓言内涵和矛盾冲突。伯乐发现并重用了千里马,而千里马反过来为了正义和黎民百姓要打倒伯乐。用伯乐和千里马的伦理绳索,将韩愈、李实两个人的道德情操、人生追求牢牢地扭结在一起,这本身就是解不开的矛盾冲突,这样纠结的矛盾,必然会增加戏剧的吸引力和观赏性,且能够牢牢地抓住观众,让戏剧冲突不断出现高潮,戏剧的核心紧凑而不散乱。
在笔者的感觉里,这部戏是正剧又不是死板的说教式的正剧,它非常巧妙地穿插着时尚和戏谑的元素。有时正气凛然,有时又有点荒诞不经,沉重中有轻盈,严肃中有戏谑,浪漫中有骨感。戏中主人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政治现实充满了无奈,但却能够不屈不挠,率性而行。而这些,成了这部戏中最有味道,最有价值,最有趣味的东西。
这部戏还设置了一支贯穿全剧的“金笔”,金笔原本只是一支金笔,但是到了韩愈的手上就有了千钧之力,他要用金笔来书写文章奏疏,摈弃虚伪腐败,唤醒社会正义。在韩愈的金笔之下,一个民族的道德信仰得到了彰显,正义被呼唤出来。
社会不是完美的,政治更不可能是完美的。历史上有着高尚情怀和济世精神的官员的人生,几乎鲜有完美者,甚至大多郁郁寡欢,悲愤而终。像韩愈这样正直的思想家、政治家到底该如何表现,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正是这部戏值得品味之处,同时也带给观众充沛的精神力量。
在艺术形式上,这部戏基本遵循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剧风格,以写意为主,虚实相生,唱腔以老腔老调为主,部分情节根据剧情需要,略做新的尝试,在熟悉的老味道中让人品味出一些新鲜感,清新而又顺畅。全剧的舞台美术突出简洁明快,服装道具也有一定创新。
这部戏给我们的启示
豫剧《韩愈》从历史中挖掘珍宝,从传统中提炼精华。一改传统廉政题材的叙事模式,以历史名人韩愈为切入点,以事树人,以人树德,以德感人,以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是真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
这部戏阳刚大气,充满正能量,是凝重的廉政好剧,能够让观众在观看中产生震撼,在震撼中深入思索,在思索中产生灵魂的触动。
豫剧《韩愈》紧贴当下反腐形势,充分挖掘历史名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有义有担当的艺术化的韩愈形象,将韩愈为官清廉、忧国忧民、富有担当精神的闪光点和宁折不弯犯颜直谏、忠贞果敢、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以古讽今,引人入胜,倡导为官清廉的思想,发人深省,这样的好剧不仅令人折服,还能很好地给后人以警示和反思,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在当下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教育党员干部“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很接地气,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韩愈》是焦作市豫剧院近十多年来投入最大精力排演的一部全新剧目,为了排好这出戏,焦作市豫剧院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动用了将近100人的团队。为了能够让这出大戏尽善尽美,演员们付出了超常的辛苦。排练中,导演和演员在细节方面抠得十分严格,一句台词、一个身段、甚至一个转身动作,都会反复排练几十遍。将近一年的排练,对于演职人员来说,没有假期,只有兴奋、焦虑和渴望。
从目前演出的效果来看,这部戏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瑕疵。比如戏剧高潮的时机把握不到位,没能让观众有酣畅淋漓的爽快感觉;个别情节的设置有喧宾夺主之嫌,如兰芝婚礼中的飞天场景,似乎对烘托主题意义不大。但是瑕不掩瑜,一部好戏的光芒已经在舞台上放射出来了,舞台下面观众的强烈反响也告诉我们,这的确是一部耐看的好戏;是一部能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好戏;是一部能够经得起社会和民众双重检验的好戏;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好戏。
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工打磨,精益求精,这部戏不仅有希望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部长演不衰的精品剧目。
笔者和观众一样,期待着这部戏日臻完美。